新疆雜說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55000003213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章鶴年 綬青
主題與關鍵字:
彰化崇友社貳拾週年紀念詩文續集
描述:
內文:一新彊位艮。高寒。多風雷。諸凡植物。但資冰雪既融得其滋潤。不須雨澤沾濡。此天時之殊於中土也。一新彊為流沙之地。唐虞即隸職方。禹貢言彊域。曰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又曰厥貢為球琳琅玕。言導水。曰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此昭昭在人耳目者。後人妄為紕繆之曰說。遠視其地。殊屬不經。惟土性滲漏。不能儲水。故有畎陰。而無池塘。夏月雪消。堵築渠壩。藉資灌田。若掘水及泉。可供汲飲。但遍地皆生鹽鹼。是以種植稼穡。一二年必須易地。且甌脫華離。熟地僅及什三有奇。此地利之殊於中土也。一新疆山極廣大。蔥嶺界東西。天山限南北。由哈密南山口過嶺起。天山之陰。林木薈蔚。直至烏魯木齊。彌望青蒼不絕。天山之陽。石壁巉巖。直至烏什。繞喀什噶爾而南。過英吉利沙爾葉爾羌。東轉和闐。循山麓而行。殆將萬里其絕頂入雲。陵谷逶迤之處。無冬無夏。冰雪嵯峨。至其支岔群岊。亦復卉木成林。一新疆南路諸水。皆匯於羅布泊。西北正流為蔥嶺北河。由噶什噶爾南趨。東下瑪拉巴什。正西正流。為蔥嶺南河。亦名玉河。由葉爾姜直下瑪拉巴什葉爾羌以北。喀什噶爾以南。為英吉沙爾水。東南趨納於北河。北河之水。當其在龍口橋以上。五六月間尚正泛溢。至龍口橋下。每憑遷徙。過卡拉克沁。始得安流。南河上流。尚屬無患。至五台以下。泛濫衝決之災。每歲不安矣。葉爾羌東南之水為和闐玉河。北流而會於瑪拉巴什之下。此其大略也。一新疆民情愚懦多疑。畏盛過於懷惠。其俗為佛教之遺。能識字者謂之毛喇。其官長謂之阿奇木伯克。皆有定制。更不用中土之紳衿。異乎各旗之土司。而纏回之敬毛喇。優於敬伯克。尊伯克。過於尊毛喇。意者如中土之禮山長而奉官長乎。子女僅知有父母。孫於祖父母即不甚相聯屬。惟兄弟姊妹不相偶。夫婦無甚恩愛。一婦動易數夫。不以為怪。此家所育兒女。攜之別家。亦不留難。蓋聖教不行於彼族。是以全無倫紀也。故年嘗謂新彊善後事宜。惟設立義學。教纏回讀漢書。是第一要務耳。一新彊物產。百穀以大麥為宗。包穀次之。黃小米膏梁豌豆諸種又次之。稻穀略少。至和闐阿克蘇兩城稻穀亦多也。和闐蠶桑。向來最盛。該處及葉爾羌。即古罽賓國地。今雖所產絲綢。不及內地各種之美。至其纏頭錦。土名霞衣。巧奪天工。殆無其比。而回絨花毯。固又他處所無。美毛毯。則無論貧富。概資其用。土魯蕃木棉。甲於天下。獺皮狐皮諸物。較北產為優。至於金者沙之精。沙多故產金。玉者石之精。石多故產玉。其餘銅鐵鉛煤皆所自出。所以英俄諸國。與我互市者。職是故也。動物若牛羊駝馬備極豊饒。凡有水草之區。即有人民。有人民則物產不可勝計。光緒三年肅清南八城。四年仿照內地抽收釐金。每城另設牲稅分局。此項所入。幾敵百貨之什四。而今則釐局盡撒。固無足論矣。他若雞鵝之繁生。瓜蘇百果之肥盛。內地實罕其匹。而應用之物。僅不產竹。蓋竹根入土最淺。其地冬冬凍四五尺。竹不能生也。一新彊南路戶口。西四城。則葉爾羌。地廣人民最多。喀什噶爾次之。和闐又次之。而貨帛富於各城。英吉沙爾地狹。人民亦少。東四城。人民莫少於烏什。莫多於阿克蘇。庫車。人民幾與阿相將。喀喇沙爾。為地既曠。蒙回雜居。戶口亦盛。各小城。若庫爾勒。洋薩爾。布古爾。拜城。沙雅爾。皆屬肥區。人民亦皆蕃衍也。一新彊田畝。兵燹後蠻野難復。凡官田及叛絕產業。概歸善後局委員清丈。公私已不致混淆。但履畝升科。難定其額。何則。水足而無鹽鹼而水不足者。為下下地。其中較量高低。悉心裁酌。仿禹貢九等定則。亦既慘淡經營矣。乃今年所種之田。本屬上上。明年再種。鹽鹼漸次上浮。更種三年。幾至盡成斥鹵。故耕種兩年。要必荒廢一年。乃能復種。又或今年原屬水足。明年水循故道。不過盛漲時泛溢為災。其患尚少。甚至水不安流。遷徙他處。則向之膏瘦。忽成磽确者。又有之矣。蓋南路之水。來源甚長。水勢太猛。其害難仿。北路之水。發源甚短。濆決尚可無虞。是則南路賦稅。不同北路之易定己。一新疆疆界。南路邊鄙。烏什以北。即恰薩克左部之地。喀什噶爾西北。為俄國納林河境。英吉沙爾西。即屬安集延等部。葉爾羌西鄙。尚有色勒庫爾謙珠特等部。為我屏蔽。和闐之南。戈壁彌漫。渺無人跡。極向南行。約在後莊之西。凡天竺。南印度。諸境耳。自喀什噶爾至葉爾羌一帶。有布魯特十九部落。是其外藩。英俄諸國。豈能越境而鄙遠哉。故新彊劃界。但能張我天威。彼固不與我為難也。一新彊南路形勢。烏什喀什噶爾葉爾。羌四城。皆與外部接壤。防守極為喫緊。和闐雖僻在一隅。原無外患。但該處民風。獨為獷悍。鎮撫防營。未可鬆勁。至東路阿克蘇。庫車。喀喇沙爾。三城。北有伊犁。烏魯木齊相障。東接托克遜。吐魯番。彈壓稍易為力。要之。東四城。地勢綿長。所需控制。唯烏什為難。西四城。地勢遼闊。卞倫尤多。是在主持軍政者。斟酌布置也。一新彊兵制。向有將軍。參贊。領隊。辨事各大臣。提鎮各標綠營兵丁。防守邊境。自同治三年。庫車逆回。金相印父子。勾結安集延酋。阿古柏人卞。南北城及北路烏魯木齊。古城等處。淪為異域。兵制己蕩然無存。自是俄人乘間踞我伊犁。迨十餘年後。我軍克復各城。彼反得以代守為名。索我兵費。談之得無髮指乎。現在惟北路略規舊額。南路則概係防營分紮。若既改設郡縣。當必有妥為規畫者矣。一新彊吏治。北路向有郡縣。克復各城後。即委牧令丞尉。招集流亡。治績業有各睹。惟南路諸務。暫歸善後總分各局辦理。將來郡縣規模既定。果能為地擇人。固不難以中華禮義之風。易冒形獉狉之習。則我聖朝綏清邊彊。不誠足遠超前古也哉。
出版者:
崇文社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36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附錄:治臺必告錄請卹清單
虞衡志
臺灣孝節錄
臺灣文社 正式成立,大會記
過黃河而北
臺語考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