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衡志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2217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  魚之屬   臺灣四面環海,熱潮所經,魚類之多,不可計數。而有鹹水、淡水之分。淡水者生於溪澗或畜池沼,而鹹水則取諸海者也。捕魚之器,有網、有罟、有繒、有、有縺、有箔。烏魚旗者,亦謂之藏。每年捕魚之時,向官給發,曩皆有稅。光緒三年,巡撫丁日昌乃奏除之,民以為惠。塭者,築堤海濱以養魚者也,曩亦有稅。十四年清丈之後,乃降於下則之園,而第為天、地、人三等。臺南沿海素以畜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番語也。或曰,延平入臺之時,泊舟安平,始見此魚,故又名國姓魚云。郡治水仙宮之前,積水汪洋,帆檣上下,古所謂安平晚渡者,則臺江也。自道光以來,流沙日積,淤蓄不行,人民給以為塭,稅輕利重,繼起經營。其大者廣百數十甲,區分溝畫,以資蓄洩。至今臺江之跡,僅見港道一條,以通安平而已。夫養魚之業,起於臺南。南自鳳山,北暨嘉義,莫不以此為務。信乎天時之所賜,而地利之所興也。澎湖群島錯立,以海為 田。歲之凶稔,視魚豐嗇。故其民衣食之源,皆資於此。然捕魚之法,尚未啟明。苟能研求其理,精良其器,以從事海國,尤為無疆之利。唯臺灣之魚,多屬土名,茲特列其雅馴者,其不詳者,乃以土名釋之。   鯧:有黑、白二種。   鱖   鱸   鰣   ?   鯊:有十餘種。大者至千餘斤,肉粗而翅極美,銷售外省。東港、澎湖所產較多。   鯨:俗稱海翁。重萬斤,舟小不能捕。時有隨流而入斃於海澨者,漁人僅取其油。   魴:有十種。錦魴身圓,有花點,大者三、四百斤。   鰷:長約寸餘,色白。   (魚孛):比鰷尤小,色純白,刺弱,或名飼兒飯,以孩提食之,毋憂骨硬也。   (魚扁):身薄,晒乾炸之,味尤香美。鳳邑較多。   鮀魠:為海魚之最佳者。重十餘斤,皮潤微黑,身無鱗刺,僅一脊骨,骨亦脆。肉美味甘,作膾尤好。每冬初則至,晚春始稀。然唯臺南、澎湖有之,他處未見。或曰延 平入臺之後,某都督以此魚進,因不識其名,故錫為都督魚,臺音與鮀魠相似。   烏魚:即本草之鯔。有江鯔、河鯔二種。臺南六、七月間,塭中所飼者上市,長及尺,無卵,味略腥,則江鯔也。故老多言烏魚產於黃河,避寒而來,則河鯔矣。每年冬至前十日,則至安平。味美卵肥,謂之「正頭烏」。自是而南,至於恆春之楓港生卵。至後而來,則瘦而味劣,謂之「回頭烏」。過是則不見矣。故又名信魚,謂其來去不爽也。各港俱有,唯安平、東港最多,每來時團結海中,高出水面,漁者以篙擊散,方可下網,一舉輒數千尾。烏魚之卵,結為一胎,略分為二,長及尺,重十餘兩。漬鹽曝乾,以石壓之至堅,可久藏。食時濡酒,文火烤之,皮起細胞,不可過焦,切為薄片,味極甘香。為臺南之珍羞。   敏魚:俗稱鮸魚。春、冬盛出,重二十餘斤。臺南以魚和青檨煮之,味極酸美。   虎魚:狀如虎頭,巨口無鱗,長不盈尺,肉嫩而美。   飛烏:狀如江鯔,有翅能飛。   海鯉:俗稱紅膏鯉。   赤?:色紅如海鯉而大,春夏盛出,基隆最多。   銀魚   黃魚   (魚力)魚   鮡魚:生海濱泥中,長三、四寸,色黑善跳,俗稱花鮡,以身有白點也。   花?:身有花點。   獨魚:大如掌,皮粗,晒乾可磨木器。   烏?:俗稱木賊,一名黑魚。   蝚魚:狀如黑魚,而身長瘦,曝乾味美。又有小者曰小卷,基隆較多。   章魚:狀如烏而大,澎湖較多。   沙蠶:生海泥中,狀如蠶,晒乾炸油,味美。   沙梭:狀如梭。   馬鮫:狀如鮀魠略小,味遜。   金精:細鱗花點。   秋姑   三爵:身薄小,多刺。   金錢:狀如花魚令,體薄多刺。   花身   旗魚:色黑,背翅如旗,鼻一長刺,大者二、三尺,極堅利,重至六、七百斤,泳 水如飛。   蜈魚:俗稱海豎,首如豕,大至千餘斤。嘗於水面躍起,高及丈餘,噴水如雪。   舡魚:狀如章魚,八足,中有一足極長,腹大無骨。   海參:小琉球、花蓮港有產。   水母   河豚:肝臟有毒,食之致死。   魚虎:俗稱刺,體圓口小,遍身有刺,毒不可食,唯張其皮為燈。   海龍:產於澎湖,首尾似龍,無足,長及尺,冬日雙躍海灘,以之入藥,功倍海馬。   海馬:亦產澎湖,狀如馬,頸有鬃,四翅,漁人網之,以為不祥。   麻薩末:清明之時,至鹿耳門網取魚苗,極小,僅見白點,飼於塭中,稍長,乃放之大塭,食以豚矢。或塭先曝乾,下茶粕乃入水,俾之生苔,則魚食之易大。至夏秋間,長約一尺,可取賣,入冬而止。小者畜之,明年較早上市。肉幼味美。臺南沿海均畜此魚,而鹽田所飼者尤佳。然魚苗雖取之鹿耳門,而海中未見。嘉義以北無有飼者,可謂臺南之特產,而漁業之大利也。   比目魚:俗稱貼沙,味美,狀如,上黑下白,唯身較狹長。  龍舌魚:狀如舌。   白帶魚:亦名裙帶魚,無鱗。   鐵甲魚:鱗硬如甲,去皮方可食。   狗母魚:長尺餘,多刺,與醬瓜煮之,湯極甘美。   鸚哥魚:狀如鯉,色綠,嘴尖曲,故名。   獅刀魚:狀如長刀,無鱗,多刺,然味美。   三牙魚:色微黃,有三齒。   田鴿魚:體圓。   梳齒魚:色黑,花點,齒如梳,肚有毒,食之立死。   龍尖魚:澎湖多產,晒乾尤美。   烏鵊魚   石首魚   赤海魚:色紅。   安美魚:細鱗,味美。   交網魚   歸秉魚  牛尾魚:狀如牛尾。   五色魚:產於基隆海中(以上鹹水)。   鯉:俗稱魚代,有紅、黑二種,飼於池沼。   鯽:產於溪中,或飼於沼,仲春最肥。   鰱:每歲自江西購入魚苗,飼於池沼。   鯁:飼於池沼。   鱱:海產者尤大。   :俗稱國姓魚,亦曰香魚,產於臺北溪中,而大嵙崁尤佳。   鰻:鹹水亦有。別有蘆鰻,產內山溪中,專食蘆茅,徑大及尺,重至數十斤,力強味美。   鱔:即。臺俗,凡持觀音齋者禁食之。   草魚:飼於池沼。   金魚:畜於池中。   鬥魚:俗稱三斑,產於溪沼,狀如指,長二、三寸,紅綠相間,尾鮮紅,有黃點,性善鬥。   塗虱:頭扁,身黑,長五、六寸,產於溪沼。 塗鰍:似鱔而小,多涎難握(以上淡水)。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六
臺語考釋
古今詩話菁華(四)
雲林寺
入毓粹門
列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