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名:台灣的小麥研究

原書名:臺灣の裏作小麥に就て

中文書名:台灣的小麥研究原書名:臺灣の裏作小麥に就て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登錄號:nchul-tb-023372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日治時期學士論文
著作者:
著作者:野津宏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農藝學-農藝作物-禾穀類
關鍵字:台灣,小麥,輪作
描述:
目次︰
封面、書名頁、印記、目次頁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生産及び需給関係
第三章  品種
 第一節 品種試驗
 第二節 品種と子實【実】特性との関係
 第三節 【小麥】品種と商品價値との関係
第四章  栽培法
 第一節 播種
 第一項 播種期
 第二項 播種量
 第三項 播種法
 第二節 肥料
 第三節 管理
 第四節 收穫
第五章  病蟲害
第六章  結論
文献【參考文献】、印記、封底
中文摘要︰
  台灣農業以米糖為中心,台灣島內的主要糧食除自給自足之外,亦可輸出海外。但是,島內的糧食如小麥或者其他雜糧、豆類卻非常缺乏。因此,隨著支那事變的進展,造成輸入上的不便,再加上大東亞戰爭的爆發,使小麥的缺乏越來越嚴重。小麥為新興重要作物,與稻米成為稻麥三作。但台灣水田栽培的小麥與日本內地的小麥品種性質不同,且與台灣的旱作小麥有明顯的差異。本實驗將研究水田栽培的小麥,以期對台灣農業有所助益。
  本觀察以昭和7年的品種於冬季休耕期栽培而來的品種作為實驗對象,主要品種有:畿內3年42號、農林4號、晶田、昭和早生、新珍子、改良伊賀築後、江島神力、1號熊本小麥、1號早小麥等。生育中的狀態比起中南部北部的情況比較好,收穫量受到降雨的影響則不如中南部。昭和七年度實驗品種當中,北部地方的冬季休閒期用品種的是新珍子、昭和早生畿內3年42號。北部地方的小麥比中南部還要高且有高度的麩質。北部地方產的小麥含有高量的麩質的理由今後仍須詳加研究。日本小麥栽培時間需要六個月,但台灣小麥大約四個月就能收穫;小麥與稻米相反,日照越長越容易長出穗,因此日照越長,與氣溫相配合就有早熟化的傾向。台灣小麥需要量年約30萬石,幾乎依賴輸入而達到這個目標。將來需要40~50萬石,因此台灣如何擴展小麥的栽培將會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備註: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卒業報文-農學科
出版者:
出版者:撰者
日期:
西元紀年:1943
日本紀年:昭和18年
語言:
語文:日文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總圖5F特藏資料室
典藏單位國家:中華民國
使用權限:限館內開放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王欣愉
(04)2284-0290#467
hsinyu@dragon.nch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書名:內地人在台經營的農產企業
中文書名:內地人在台經營的農產企業
中文書名:台灣產的香蕉研究
中文書名:台灣產的香蕉研究
中文書名:舊式糖廍的研...
中文書名:舊式糖廍的研...
中文書名:台灣稻米運出的相關調查
中文書名:台灣稻米運出的相關調查
中文書名:台灣的稻作研究
中文書名:台灣的稻作研究
中文書名:台灣的煙草
中文書名:台灣的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