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同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90000032059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近市居士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4)
描述:
內文:從來治久則亂。亂久則治。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理也。不獨一家然。一族然。一國然。而於天下世界亦莫不同然。方今地分五洲。有亞歐美非澳之號。人別五種。有黃白紅黑粽之形。而且共和立憲。國體各殊。嗜好性情。風氣亦異。今欲強分立數十餘之邦國。散處十六億之民。共趨一道。而為世界大同者。談何容易。然而有亂終必有治。有分亦必有合。徵諸往昔。驗諸歷朝。夫固瞭如指掌焉。試即以中華春秋戰國之時勢。相提而並論之。春秋之時。見於經傳者。尚百有餘國。而會盟征伐。章章可紀者。惟十有五君。由是而大併小。強滅弱。至戰國之際。祇有秦楚齊燕韓趙魏七雄而已。迨後秦以武力併吞六國。而天下始統一。斯則大同之象也。今之世界。雖有數十國獨立。而皆賴大國為保護主。如春秋時百餘附庸之小國是也。現所稱為強大之國者。則莫如日美英俄法德意等國。是無異戰國時之七雄也。將來必有如秦之國富兵強者。以蠶食列國之一日。此則世界大同之見端也。特未知其為時遲速耳。雖然予猶未敢決此數強國之中。有能席捲五洲。而使世界大同也。蓋天道循環。無往不復。國運遞迭。興衰有時。一旅尚足興夏。三戶猶能亡秦。今雖有積弱之國。被壓之邦。安知後日不能發憤自雄。振張國勢。一躍而凌駕諸強平。則能使世界大同者。又不知出於何國也。或謂春秋戰國之時。所以易於統一者。同居華夏之地。猶是同種之人。故其大同也不難。若世界者。縱橫九萬里。地則別五洲。族類不相侔。人又分五種。斯欲其大同也。不戛戛乎難哉。不知古今異勢。世代殊形。科學既明。造化可奪。五洲雖遼闊。而陸有鐵道。海有輪船。往來迅速。縱千里如一方。五種雖混淆。而聲教所施。德澤所被。治理精明。縱異類亦同化。尚何患世界大同之難實現哉。所最患者大同而必藉武力以定之。則殘殺生靈。慘無人道。較不如修文德以臨之。則相見玉帛。永固邦交。斯真可稱為世界之大同也。何則、數十年前海牙開設。平和之會。近數年來。熱涅又聯國際之盟。果能實心實事。無詐無虞。泯猜去忌。開誠布公。海陸軍有限制之條。弱小國無侵吞之例。各守疆土。共遵公法。將見學堂遍設。文語普通。而世界之士大同矣。關稅一律。口岸盡開。而世界之商大同矣。耕耘概藉機器。勞動皆有定時。而世界之農工亦皆大同矣。他如正朔同。郵政同。平等自由之法律亦同。今之世界大抵如是矣。至若因久亂而思治。久分而思合。諒必俟諸二三百年後。有大德之王者起。而後能得此世界之真大同也。是必有此事之一日。後之人有得親見者。必以今日予言為不謬。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撫墾志
古今詩話菁華(四)
附錄 槱兒遊蘆溝橋筆記
列傳二
中外古今變故書述□日儒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