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列傳二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1935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 施琅列傳 施琅字琢公,福建晉江人。少從戎。唐王立福州,授左先鋒,為平西侯鄭芝龍部將。已而芝龍降清,子成功起兵安平,琅及弟顯從之,收兵南澳,得數千人,遂略有金、廈。琅年少,號知兵,恃才而倔。有標兵得罪逃於成功,琅禽治;馳令勿殺,竟殺之。成功怒捕琅,逮其家,殺琅父及顯;顯時為援勦左鎮。琅夜佚,顧四寨環海,無可問渡,匿荒谷中三日,餓且死。適佃兵鋤園,見之,告以故。佃兵聞其才也,飯之。成功購琅急,曰:『此子不來,必貽吾患』;令國中匿者族。琅乃偕佃兵之所部蘇茂家。茂大驚失色,留二日,捕者跡至。茂伏諸臥內,幸無事。顧不可久留,乃假以一舟、一劍、一豎子,夜渡五通,入安平。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將,遷總兵。康熙元年,擢水師提督。二年,從伐兩島,以功加右都督。四年,掛靖海將軍印,疏請攻臺。夏四月,軍出銅山,至外洋,為颶飄散而還。六年,清廷命孔元章至臺議,延平郡王經不從。琅聞之 ,上疏。七年,復上,略曰:『鄭經竄逃臺灣,負嵎恃固。去歲朝廷遣官招撫,未見實意歸誠。伏思天下一統,胡為一鄭經餘孽盤踞絕島,而析五省邊海地方畫為界外,以避其患?況東南膏腴田園及所產魚鹽,最為財賦之藪,可資中國之潤,不可以塞外風土為比也。倘不討平臺灣,匪特賦稅缺減、民困日蹙,即邊防若永為定例,錢糧動費加倍,是輸外省有限之餉,年年協濟兵食,何所底止。萬一有懼罪弁兵、冒死窮民,以為逃逋之窟,似非長久之計。且鄭成功之子有十,遲之數年,並皆長成。若有一、二機智才能,收拾黨類、結連外島、聯絡土番,羽翼復張,終為後患。我邊海水師雖布設周密,以臣觀之,僅能自守;若欲使之出海征勦,實亦無幾。況此精銳者老、習熟者,何可長恃?查自故明時,原住澎湖百姓有五、六千人,原住臺灣者有二、三萬,俱係耕漁為生。至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挈去水陸官兵眷口計三萬有奇,為伍操戈者不滿二萬。康熙三年,鄭經復挈去官兵眷口約六、七千,為伍操戈者不過四千。然此數年,彼處不服水土,病故及傷亡者五、六千人。歷年渡海窺伺,被我水師禽殺者亦有數千,相繼投誠者復有數百人。雖稱三十餘鎮,皆係新拔,並非夙練之才。或轄五、六百兵,或二、三百,計之不滿二萬;船隻大小不及二百,散在南北二路,墾耕而食,相去千有餘里。鄭經承父餘業,智勇不足,戰爭匪長,各鎮亦皆碌碌之流,不相聯屬;而中無家眷者十有五、六,豈無故土之思乎?鄭經之得馭數萬之眾,非有威德制服,實賴汪洋大海,為之禁錮 。如一意招撫,則操縱之權在乎鄭經;若大師壓境,則去就之機在於賊眾。是為因勦寓撫之法。夫大師進勦,先取澎湖,以扼其要,則形勢可見,聲息可通。然後遣員往宣德意。若鄭經勢窮向化,可收全績。倘頑梗不悟,俟風信調順,即率舟師聯,直抵臺灣,據泊港口,以牽制之。一往南路打鼓港,一往北路蚊港、海翁港。或用招誘,或圖襲取,使其首尾不得相顧,自相疑慮。彼若分則力薄,合則勢蹙。於以用正用奇,相機調度,次第攻擊,可取萬全之勝。倘彼踞城固守,則先清勦其村落黨羽,撫輯其各社土番,狹隘孤城,僅容二千餘眾。以得勝之卒,攻無援之城,即使不破,亦將有垓下之變,固可計日而平矣。夫興師所慮,募兵措餉。今沿邊防守經制及駐紮投誠閒曠官兵,皆為臺灣而設。如聽臣會同督提諸臣,挑選精銳,用充征旅,無事徵募動費之煩。此等兵餉,征亦用,守亦用。與其束手坐食於本汛,何如簡練東征於行間?至修整船隻,就於應給大修銀兩領收,可無額外動支。若不足用,則浙、粵二省水師,亦為防海設立,均可選用。仍行該省督提,選配官兵,各舉總兵一員,領駕協勦,安配定妥。毋論時日,風信可渡,立即長驅。利便之舉,誠莫過於此者』。詔琅入京,詢方略,授內大臣,裁水師提督,盡焚戰船,示無南顧之意。 二十年,大學士李光地奏言:『經死,克塽幼,諸部爭權,攻之必克』。因言琅習海,可專任。閩浙總督姚啟聖亦薦之。再授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太保。琅至軍,簡練 舟,籌出師。二十一年秋七月,彗星見,給事中孫蕙疏請緩伐臺灣,尚書梁清標亦以為言。詔且止軍。琅意銳,復奏曰:『我皇上御極以來,宇內廓清,無思不服。唯鄭氏抗逆顏行,深費南顧之憂。臣復荷起用,重臣以水師提督之任,責臣以平定臺灣之患,面奉天語,溫諭諄諄。銜命以來,兼程疾走,抵廈視事。至本年四月終,方得船堅兵練,事事俱備,移請寧海將軍臣喇哈達、侍郎臣吳努春閱看。臣即於五月初三日,會同督臣姚啟聖統率舟師至銅山,以俟夏至南風當令,聯進發。第督臣以五月初一日,准部咨以進勦臺灣關係重大之旨,隨轉意不前。三軍側聽,並盡解體。臣自初七日,與督臣決計進取,力爭十餘日。至十六日,將軍二臣抵銅山營所,臣又面懇將軍,而督臣終執旨意,臣不便抗違,姑聽主疏展期,實非臣之本意。本月初七,承准兵部劄付,以寧海將軍喇哈達等疏,稱督臣、提臣謂南風不如北風,臣深為駭異。竊思臣在銅山,與將軍二臣言,並無此語。且日與督臣爭執南風進勦,不惟三軍皆悉其情,通省士庶亦無不知。且督臣日遣各總兵分道勸臣,權依督臣之議。今將軍二臣具疏,竟不分明白,陷臣推諉不前。若非皇上寬置不究,則臣先後具疏,自相矛盾,罪當萬死。夫南風之信,風輕浪平,將士無暈眩之患;且居上風上流,勢如破竹。豈不一鼓而收全勝?臣見督臣意堅,難以挽回,故聊遣趕繒快船三十二號,令隨征總兵臣董義、投誠總兵臣曾成等領駕前往澎湖,瞭探消息。據其回報,來去無阻,見有明徵矣。臣年六十有二,血氣未衰, 尚堪報稱。今若不使臣乘機撲滅,再加數年,將老無能,是以臣鰓鰓必滅此朝食。如蒙皇上信臣愚忠,獨任臣以軍事;令督、撫二臣催載糧餉接應,俾臣整頓官兵,時常操演,勿限時日,風利可行,則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何難一而平。若事不效,治臣之罪。伏乞皇上大賜乾斷,決策嚴旨,事必見效。民生幸甚,封疆幸甚』。許之。 二十二年春,治兵於海。光地假歸,邂逅逆旅,詢以眾言南風不利行軍之故。琅曰:『非也。北風猛烈,入夜更甚。自此至澎,魚貫而行,幸而不散;然島嶼悉為敵踞,未能一鼓奪之,無可泊舟。風濤振撼,軍不能合,將何以戰?若夏至前後二十餘日,風微夜靜,海水如練,可以碇泊。聚而觀釁,舉之必矣。故用北風者邀倖於萬一,而南風則十全之算也』。光地韙之。六月十四日,發銅山,會於八罩嶼,以窺澎湖。鄭將劉國軒守之。知八罩嶼惡,六月望間,當有颶至。自督精兵,強逾二萬,蜂擁於風櫃尾、牛心灣等處。又率林陞、邱輝、江勝、陳起明、王隆、吳潛等將,集於雞籠嶼。環設城,凌師守之。琅令大小戰艦,於風帆大書將帥姓名,知進退、定賞罰也。十六日黎明,微風振枻,鉦鼓傳喧,兩軍將合。琅令藍理、曾誠、吳啟爵、張勝、許吳、阮欽為、趙邦式等七船,突入鄭,焚殺過當,濺血聲喧。時南潮正發,前鋒數船為急流分散。鄭師復合,兩翼齊攻。琅望藍理之船,度其不能強出。自將坐船,突圍赴援。理傷還,琅亦集矢於目。夜收八罩。十八日,以甲裳裹首,集諸將,申軍令。自總兵以下,皆按 以失律罪,將斬之。諸將匍匐祈請,許以立功自贖。兵氣復振,取虎井嶼。明日,琅獨駕小舟,潛偵諸砦,還令諸軍鑿井。澎水多鹹,泉竟甘出,眾大喜。二十二日,誓師。分為八隊,每隊七船,皆三其疊。自統一隊,居中調度。以八十餘舟為後援。五十舟從東畔嶼綴其歸路,五十舟從西畔牛心灣、內外塹為疑兵牽制。將戰,有風從西北來,渰浥蓬勃,逢迎清軍,士皆股栗。琅循師大呼曰:『唯天唯皇上之靈,尚克相余』。天乃反風,軍復大喜。兩軍大戰,水為之赤。總兵朱天貴戰死,總兵林賢亦重傷。自辰至於日中,未有勝負。琅策勵諸將,奮勇爭先。鄭將林陞、邱輝、江勝、陳起明、吳潛、王隆等皆沒,焚燬大小戰艦幾二百艘,軍萬餘人。國軒知勢蹙,乘走舸自吼門出,以入東寧。澎湖既破,克塽遂降。琅命二等侍衛吳啟爵先入臺灣,諭官民薙髮。八月十八日,琅至,克塽迎之。越數日,刑牲奉幣,告於成功之廟曰:『自同安侯入臺,臺地始有居民。逮賜姓啟土,世為巖疆,莫可誰何?今琅賴天子之靈、將帥之力,克有茲土。不辭滅國之罪,所以忠朝廷而報父兄之職分也。但琅起卒伍,於賜姓有魚水之歡,中間微嫌,釀成大戾,琅於賜姓,剪為讎敵,情猶臣主。蘆中窮士,義所不為。公義私恩,如是則已』。言畢淚下。臺人聞之,為嗟歎曰:『父仇一也,隕公辛賢於伍員矣』。捷書至闕,上大喜,解御袍賜之,封靖海侯,世襲罔替,仍管水師提督事。命侍郎蘇拜至福建,與督撫及琅議善後。廷議以臺灣險遠,欲墟其地。琅疏言不可。旨下議政王大臣會議 ,仍未決。復詢廷臣。大學士李霨請從琅議。啟聖亦言收臺之利。乃設府一、縣三,駐巡道,隸福建。調水陸兵,以總兵鎮之。已又奏減臺灣地租,許之。二十四年,請申嚴海禁。二十七年,入覲,優旨嘉錫。三十五年三月,薨於位,年七十有六,贈太子少傅,賜祭葬,謚襄壯。雍正十年,詔祀賢良祠,子世範襲爵。六子世驃亦有名。 世驃,以行伍出身,為守備。從父伐澎湖,有功,累遷至總兵。康熙四十七年,陞廣東陸路提督。五十一年,調福建水師提督。六十年夏五月,朱一貴起兵臺灣,攻陷府縣,號中興王。世驃聞報,集諸將議,以廈門為閩南門戶,而避亂者踵至,慮有變,嚴兵防堵。自率師船赴澎湖;而總督滿保已檄南澳鎮總兵藍廷珍會師矣。六月十三日,以林亮、董方為先鋒,進攻鹿耳門,克之。又破安平,迫府治。一貴凌師以拒,大戰於二鯤身。廷珍亦率所部助戰。一貴北走,追之,入府治。而世驃已先一日傳令水陸合擊,駐南較場。閏六月,一貴被擒,檻致北京,餘黨亦次第平。八月十三日,怪風暴雨,相逼為災,兵民多死。世驃終夜露立,遂病。九月,卒於軍中。下旨悼恤,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謚勇果。 藍理,字義甫,又號義山,福建漳浦人。少桀驁自大,不屑與群兒伍。偉軀幹,力可舉八百斤。以事下獄論斬。耿精忠之變,縱之,令赴藩下效力,不從。聞康親王伐閩 ,間道出仙霞關,謁軍前。王嘉其勇,命從軍。以功授松溪營游擊,未幾遷參將。又以罪下獄。康熙二十三年,清軍伐臺灣,靖海將軍施琅聞其勇武,奏赦之,署提標右營游擊,為先鋒。有二卒市薪,為提標噶叭什所毆,且詆理,理擒斬之。齎文飛報曰:『今日上吉,先鋒啟行』。琅聞之不說,既而曰:『虎將也,必成功』。率師隨之,戰於澎湖。理入鄭,中,腸流出。族子法侍側,裂帛以裹。理猶奮鬥,鄭師復合,殺傷過當。琅度其船終不能強出,自駕救之。夜收八罩。上其功,至舟慰勞。其後再戰,戒左右勿使理知。琅舟遇險,不能出。諜者飛報,理負創起,趣救之,獲勝。臺灣平,紀功第一。乞歸省。越二載入京,過趙北口,遇鹵薄,舍騎入梁園中。上遣侍衛問:『誰騎』?理出伏地,奏曰:『臣藍理從福建來者』。曰:『是征澎湖拖腸血戰之藍理否』?對曰:『是』。問血戰狀,解衣視之。復召至行宮,授陝西神木副將。未行,改授宣化府總兵官,掛鎮朔將軍印。數年移鎮天津,遷福建陸路提督。後以罪入旗,越數載賜還。卒於家。 吳英,字為高,泉州人,寄籍莆田。康熙二年,以金廈戰功,授都司。耿精忠之變,為浙江提督左軍游擊。會寧海將軍視師,問誰可膺大任者。提督以英對,遂授先鋒。歷戰有功,擢副將,任浙、閩總督中軍,尋鎮同安。時沿海遷界,民失其業。值歲凶,請總督姚啟聖許民出海採捕,全活甚眾。移興化鎮。二十二年夏六月,清軍伐臺灣,遂 統陸師為副。克澎湖,駐師東寧數月。禁暴詰奸,市肆不擾。凱旋入覲,溫旨嘉褒。調舟山,尋擢四川提督。凡十一年,授福建陸路提督,嗣改水師。後以年老乞休,加威略將軍,卒贈太子少保。臺人建祠郡治,今圮。 朱天貴、福建莆田人,為延平郡王部將,任樓船左鎮。康熙十九年,清軍伐思明,從督師林陞禦之。及戰而降,授總兵,歷任至平陽鎮。二十年,總督姚啟聖奏調福建。明年夏六月,靖海將軍施琅伐臺,天貴從之。大戰於澎湖,中死。啟聖上其功,詔贈太子太保,謚忠壯。是時平臺立功者,有海壇總兵林賢、金門總兵陳龍、銅山總兵陳昌、廈門總兵楊嘉瑞、副將蔣懋勛、林葵、詹六奇、參將羅士珍、游擊林瀚、王朝俊、許毅、張勝、何應元、曾成功、吳輝、趙邦式,二等侍衛吳啟爵,各晉封有差。 連橫曰:施琅為鄭氏部將,得罪歸清,遂藉滿人以覆明社,忍矣!琅有伍員之怨,而為滅楚之謀,吾又何誅?獨惜臺無申胥,不能為復楚之舉也。悲夫!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雅堂(1991)。[列傳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c3.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c3.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福建水師
靖海將軍
太子太保
延平郡王
興化鎮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軍備志
風俗志
話詩體裁示及門
虞衡志
古今詩話菁華(四)
附頭份弔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