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臺灣建設大學議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7000003086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王則修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2)
描述:
內文: 學校之階段有三。曰小學。曰中學。曰大學。吾人之學業有序。由小學而中學。由中學而大學。學業不可限於小成。斯學校必臻於遠大。我帝國母校。設立完備。因材而篤。凡人皆入小學。迨學有中等程度。則升入中學。有上等程度。則升入大學。不以階級限人材。亦不使人材有躐等。故人材之出其中者。問其學即知其材。而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人材咸沐教澤之賜。臺灣自隸帝國版圖。已易二十五寒暑。中學之創立。已開其先。而大學之建設。宜踵其後。次第舉行。誠當務之急也。然或者曰。臺灣之學問。尚屬幼稚之年。未可遽進以成人之道。如高等中學。且乏程度。遑問大學。不知人之生也。自少而壯。壯而老。未有生。而即壯。壯而即老者也。不有培養之。則少者或不及壯而殀。壯者或不及老而沒。人之學業。亦猶是也。不設大學。則無大學之階級。斯無大學之程度。況當今共學之制。已露曙光。雖僅限以高等小學。然由高等小學。轉升高等中學。特一轉瞬間耳。同此帝國之赤子。同此山川之鍾毓。新高山之巍巍。不亞於富士也。瀛海水之浩浩。豈遜於九州乎。又或者曰。臺灣人口三百餘萬。母國人口六千餘萬。比較僅在二十之一。其範圍縮小。無庸議建大學。島人苟有中等學識。盡可就學母校。然萬里從師。所費必大。富有力者能之。貧無資者。每阻向學之念。近如就學內地。盡屬膏梁。而文繡之中。未必有佳子弟。此所以成績未盡優良。今誠於臺灣設立一大學。俾有受中等之教育者。不論貧富。得以肄習其中。其成效當必如醫學之現狀。即內地人在臺子弟。以及在官者之子弟。均可就臺肄業。無須反國之勞。愛屋及烏。一舉兩得。何弗思之甚也。夫以大學之建設。有益於本島人者如此。有益於內地人者又如此。當此歐戰甫息之秋。實業之增進。固宜速籌。而人材之栽培。尤宜急講臺灣處此帡幪之下。久沐文明。智識之漸開。思想之向上。已駸駸乎有日進之機。若以大學教育。增其學級。進其階程。天下人材一石。母國得其八斗。臺灣亦可得其一二。合此一石人材。協力同心。安在不可爭雄於世界。且就近效以觀。程度既高。則同化亦可實現。蓋文明已印入其腦髓。而舊染污俗。不知消歸何有矣。他日太和魂之毅魄。武士道之雄風。臺人猶是血性。豈外人情也。大學之建設。其效如此。所願吾人遠視及之。又願當道者起而行之。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王則修(2009)。[臺灣建設大學議]。《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f/3b.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f/3b.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武士道
教育者
本島人
內地人
力者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十二點七分至德州
臺灣孝節錄
愛爾蘭之形勢 (THE POSITI...
列傳三
清光緒十二年,彰化縣紳士丁壽泉、劉鳳...
文學史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