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蕭明燦侯瑞珍吳拔英合傳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55000003149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韓承澤
主題與關鍵字:
彰化崇友社貳拾週年紀念詩文續集
描述:
內文:慨夫世道之衰微也。天經不明。地義不立。人行不修。而孝道遂不可問矣。自近世非孝論出邪說流行。而無知之輩。遂謂親當養其子。子不必養其親。於是子棄其親者有之。子殺其親者亦有之。豈非人倫之大變乎。欲求知孝道敦孝行全孝名者。萬無一二。爰撫今追昔。而得三孝子以風世焉、一曰蕭明燦。明燦者泉州安海縣人也。生踰歲而孤。順治十一年。鄭成功攻泉州。燦甫五歲。與母林氏相失。哀號躑躅於途中。其叔祖憐之。率之至臺。愛如已子。及燦稍長。始知遭亂失母之由。遍尋內地。數年不獲。最後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生還。後至延平。族人知其母處。率之往會。奉迎以歸。晨昏菽水。備極承歡。雖古之朱壽昌。千里尋親。不是過也。世之棄親外出。不顧朝夕之養者。可以返然悟矣。二曰侯瑞珍。瑞珍者臺灣府寧南坊人也。性情純厚。少孤。其母守節。瑞珍善事。庭無間言。且生盡其歡。沒盡其禮。母沒時瑞珍年六十六。廬墓終喪。依依孺慕。雖古之子羔泣血三年。不是過也。世之忤逆其親。不守三年禮制者。可以赧然愧矣。三曰吳拔英。拔英者。臺灣彰化縣人也。自幼至長。孝事雙親。出告反面。夏清冬溫。父有疾。廢寢忘餐。親嘗湯藥。母既沒。哭泣盡哀。朔望省墓。事死如事生。事繼母如事生母。繼母之子。友如同胞。有既翕且眈之樂。宗族稱孝。感化鄉里。有解紛月旦之評。而且招募鄉勇。助除陳逆。更有移孝作忠之舉。故其孝德品行。疊蒙當道獎賞匾額。旌表其門。雖古之漢文帝。親嘗湯藥。孝化天下。不是過也。世之不孝其親。莫盡人子之職者。可以懺然悔矣。是故孝以持已。彌切思慕之忱。孝以及人。自與錫類之依。孝以格鬼神。而深水源木本之報。孝以感天地。而得位祿名壽之榮。孝之道大矣哉。爰為之贊曰。人生修百行。孝道最為先。父母生育我。深恩同昊天。虞舜稱大孝。子職力耕田。蘆衣終不怨。閔損為大賢。文王侍親疾。廢食夜不眠。老萊行孝義。舞綵戲堂前。曾子供親養。采薪往巖巔。子路去負米。百里跋山川。聖賢盡孝道。萬世芳名傳。錚錚三孝子。懿德可比肩。明燦遠尋母。訣別立志堅。瑞珍守喪制。廬墓泣三年。拔英能竭力。忠孝克雙全。奉勸世人子。孝心貴以專。鴉有反哺義。羊有跪乳虔。人若不知孝。不如禽獸焉。妙善割腕肉。太上感應篇。惟孝可成佛。惟孝可登仙。孔子教後世。孝經著簡篇。三教同一理。孝道得真詮。人若行孝道。家門自怡然。孝友真富貴。子孫福綿綿。
出版者:
崇文社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36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雅堂先生餘集」序
臺灣孝節錄
軍備志
入毓粹門
列傳七
臺灣文社 正式成立,大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