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列傳七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19362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 孝義列傳 夫人肖天地之貌,懷五常之性,聰明精粹,有生之最靈也。然而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有德慧術智,尤貴其有仁心;仁者何?愛也。能愛其親者謂之孝,能愛其群者謂之義。孝義之行,天下之大本也;是故朝廷旌之,里黨式之,亦欲以為人範而已。連橫曰:痛哉!吾少孤,又逢喪亂,在抱,不能讚述先德,心良愧。始吾曾祖父以商富,嗣為匪人所構,家中落。先大父清貧自守,家有園,歲入錢數十千。又一井,泉甘,汲者投一錢,日亦得數十文。衣食賴之。先君少純孝,承嚴志,不慕榮華。及長經商,守以信,勤苦刻勵,不十數年,家乃日殖。先大父耄耋,美鬚眉,體健容睟,冬不衣裘,夏不衣葛,雞鳴而起,誦古文辭數篇,琅琅若金右。優游卒歲,無所苦。先君善色養,侍奉慇懃,故先大父年八十有三,無病而終。初,先伯父沒,遺孤僅數歲,撫之成人,為授室。而諸姑之寡者,贍其家,視甥如子,衣之食之。戚黨之貧乏者,靡不周之。 顧自奉甚薄,而扶危濟困,殫巨金不稍惜。粵人凌定邦為城守營,卸事後死,有巨款未能償。先君素與善,念其孥,慨然出二千金與之,喪始得歸。同治六年,大歉,穀價踴貴,先君採洋米千石平糶,窮者日以兩升恤之,耗財數千金。越年凶,又如之。城東舊社陂,溉田多,奸人王國香謀據其利,諸佃噪而逐之。國香方交通官場,訟之縣,逮諸佃下獄。諸佃恐。先君聞其事,糜千金為營救,訟始息。芊仔埔為濱海之區,地瘠民窮,婦孺輩相率赴東門外拾遺穗,必過吾舖門。往反二、三十里,所得僅藷碎菜甲,聊以果腹。先君見而歎曰:『是無告之人也』!日以千錢頒之。受者或疑,曰:『持此以買粽可飽』。莫不歡呼而去。其任恤類如此。先君治家肅,持己恭,待人誠,處事謹。平居燕處,未嘗有疾言厲色,內外之人無不敬焉。光緒十九年,全臺採訪孝友,鄉人士列狀以聞。巡撫邵友濂題請旌表,奉旨建坊,入祀孝悌祠。二十年六月二十有四日卒,壽六十有二。痛哉!橫年十三時,就傅讀書,先君以兩金購臺灣府誌授橫曰:『女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橫受而誦之,頗病其疏。故自玄黃以來,發誓述作,冀補舊志之缺。今吾書將成,先君音容如在其上,乃以學殖淺陋,不能追識十一,以告我後人,是橫之罪也夫!是篇所載,皆屬孝義之士,徽音芳躅,沒世不亡。而人之所以翹然於萬物之上者,胥是道也。 蕭明燦 蕭明燦,泉州安海人。生踰歲而孤。永曆九年,鄭師伐泉州,墜安平鎮;安平即安海也。明燦方五歲,與母相失,號泣於塗。叔祖某攜之來臺,居赤崁城。稍長,始知失母之故,行求漳泉各屬,不能得。乃與家人訣別,曰:『此行不見母,不復還也』。渡海而往,遍歷閩南。嗣遇延平族人,諗其母依倚以居。大喜,趣迎歸,備極孝養。里黨稱之,比之朱壽昌云。 侯瑞珍 侯瑞珍,臺灣府治寧南坊人。性淳厚,少孤,事母孝。邑人稱之,舉為鄉飲賓,母沒時,瑞珍年六十矣,廬墓終喪。壽七十有四卒。乾隆十四年,奉旨旌表,建坊於上橫街。 陳仕俊 陳仕俊,字子慶,臺灣府治東安坊人。素好善。康熙五十七年,大旱,米價騰貴,窮民無所得食,即出穀二千五百石,分四坊以賑,存活甚眾。又嘗建橋施棺。五十九年 ,捐置園地為義塚。子應魁邑貢生,捐金四百,請修本縣學宮。人以為能繼善行。 劉日純 劉日純,字子安,嘉義查畝營莊人。籍平和。始祖茂燕為延平郡王部將,從伐南京,陣沒。王念其功,命其子求誠入臺,贍以田宅。及長,墾地於查畝營莊,數年,闢田數百甲,遂家焉。日純其四世孫也。性謹嚴,嗜學攻書。嘗作書自箴,其言曰:『士生世間,不可自慢。其處己也,當師孔子忠信篤敬之言;其處物也,當存曾子臨深履薄之懼。其接人也,當學莊子呼馬呼牛之意。與人無忤,克己自持,庶乎可以無過』。日純既席先人遺業,又善貨殖。創白糖於溫厝莊,販運南北洋,獲利豐,擁資百數十萬。顧性好施舍,濟人之急。里黨有事,必出而解之。嘉慶十四年,漳、泉械鬥,蔓延數十莊,殺人越貨,文武官且袖手,或以為利。日純憫之,與店仔口莊總理吳六秀、番社莊總理林光義、吉貝要莊屯弁段鐸約,躬赴鐵線橋各堡,集耆老,曉譬大義;眾從之。乃出其資,葬死殤,醫創病,存寡;鬥始息。二十一年,大饑,米貴至千錢。日純發廩以濟。道光初,京津凶,餓莩載道。日純以白米千石往賑。直督奏聞,奉旨賜「惠及津門」之匾。日純好文學,重士,設家塾,聘名儒,以教子弟。並集英俊肄業,供膏伙 。有子六人,皆有聲庠序。次子思勳尤有名。 思勳,字景梅,少好學。以歲貢生授福建將樂縣訓導,廉潔自持。時學官多貪貨,墜師道,思勳矯之。遇歲試時,謝其結禮;寒畯之子,獎以花紅。以是士林推重。歸里後,以身作則,事兄敬,字弟慈,躬行儉樸。士之出入其鄉者,無不禮而送之。里黨之人,無不惠焉。道光十二年張丙之變,嘉義各莊所在騷動,而鐵線橋堡當赴郡之衝,股首張古擁眾數千謀北上,至莊外十里,不敢入。遣旗首以刀為贄,曰:『古將有事於嘉義,願假道,恐公有以督過之,謹待於境上,唯公命之』。思勳曰『可。我堡之一草一木,如有疏虞,不女貸也』。飭左右與百金。其人唯唯,古歛眾行。張丙之役,鐵線橋堡無敢擾者。二十四年,漳泉復鬥,鹽水港為泉人互市之所,而大竹園莊亦族大丁多,數年不息。思勳集兩造解之,出數千金,為築鹽水港新街之橋以示睦。思勳既家居,勸農造士,鄉人有爭畔者,齊趨門下,求斷曲直。一時無訟。咸豐九年卒,弔者數百人。葬之日,遠近至者數千。長子達元以誅嚴辦功,賞戴花翎。 丁克家 丁克家,福建晉江丹棣鄉人。年十三,來臺省父。父賈於鹿港,久違膝下,見之甚喜,遂居焉。已而父老,病偏枯,臥床不起,精神亦紊亂,飲食便溺需人護持,嘗穢染 枕席。克家日夕侍左右,夜寐於旁,聞聲即起,莫敢懈。如是十數年。所居曰菜園,鄰人失火,左右皆燬。克家大驚,負父出,而火已阻門,不敢越,止於庭中。未幾火熄,所居獨存。人以為孝行之報。又數年,父卒,哀戚逾常。克家既授室生子,經營舊業,每以不得多讀書為憾。延師課授,禮之有加。六子壽泉以光緒十年登進士,餘子亦多入庠。年六十餘卒。有子七人,孫二十有一人。明詩習禮,至今不替。初,光緒六年,彰人士以克家純孝,稟請有司旌表,奉旨建坊,入祀孝悌祠。枕席。克家日夕侍左右,夜寐於旁,聞聲即起,莫敢懈。如是十數年。所居曰菜園,鄰人失火,左右皆燬。克家大驚,負父出,而火已阻門,不敢越,止於庭中。未幾火熄,所居獨存。人以為孝行之報。又數年,父卒,哀戚逾常。克家既授室生子,經營舊業,每以不得多讀書為憾。延師課授,禮之有加。六子壽泉以光緒十年登進士,餘子亦多入庠。年六十餘卒。有子七人,孫二十有一人。明詩習禮,至今不替。初,光緒六年,彰人士以克家純孝,稟請有司旌表,奉旨建坊,入祀孝悌祠。 鄭用鈺 鄭用鈺,字棨亭,淡水之水田人,用錫從弟也。生數月,母卒,長嫂乳之。數歲知其事,每念母,輒流涕。故事父極孝,常依膝下。稍長,家漸裕,兄弟同財,待長嫂如母,別置田宅為養贍。嘉慶二十年,里中歲歉,發穀平糶。二十三年,淡廳初設學校,倡建學宮,捐巨款。道光六年,築城,課督尤力。每有義舉,輒樂襄。咸豐三年卒,年六十。光緒十四年,全臺採訪總局彙報孝友。十五年,巡撫劉銘傳題請旌表,詔祀孝悌祠。 是時,新竹受表者三十人:曰鄭如恭,字堯羹,用鈺之長子也;曰鄭廷珪,字君達,北門街人,增生;曰鄭用謨,字訓廷,水田人;曰陳大器,字子圭,泉之惠安人,寄 籍邑治;曰鄭如松,字友生,號蔭波,用錫之長子也,道光十七年優貢生,二十六年舉於鄉;曰鄭如城,用鑑之次子也,以監生捐同知銜;曰鄭秉經,字貞甫,水田人,附貢生,戴潮春之役,以功奏保候選教諭;曰楊忠良,字森諒;曰陳紫垣,例貢生;曰陳廷榮,字石泉;曰吳士敬,字以讓,同治九年舉人;曰林文瀾,字澄波;曰陳清淮,字汝泗,同知銜;曰陳清光,字汝煌,清淮之弟也;曰高滄浪,字澄雅,曰陳敬羲,均北門街人;曰高廷琛,字英甫,城內穀倉口街人;曰曾呈澤,樹林頭莊人;曰潘榮光,新埔街人,及子清漢;曰李聯超,錫金之子也;曰張首芳及子耀輝;曰陳緝熙,曰翁林萃及弟英,曰黃朝品,曰鄭如蘭,別有傳。 李錫金 李錫金,字謙光,泉之晉江人。年十四,來臺,居淡水之竹塹,傭於某商家。顧念父母俱沒,歲時乏祀,每風雨,泣告主人,請豫給五年辛金,為親修墳。主人嘉其孝,許之。洎長,與昆弟營生,家漸裕。又以伯兄早死,撫姪如子,延師課讀,多成材。咸豐中,艋舺分類械鬥,蔓延將及竹塹,與鄭用錫赴各莊,竭誠勸導,患乃息。已而歲歉,辦平糶。素好任恤,里黨稱之。同治四年卒。光緒六年,福建巡撫勒方錡題請旌表,入祀孝悌祠。八年,建坊於新竹北門外之湳仔莊。有子十人。 長聯超,字汝前,號華谷,少習禮儀,事親孝。母陳氏遘病,聯超適在外,心怦怦動。驟歸,家人訝之。侍湯藥,莫敢稍遑。及沒,喪祭盡禮;尤善事老父。有弟九人,偶有不合,曲意求全。父在時,曾給家產,悉以沃疇讓諸弟,而自奉甚薄。課讀二十餘年,及門多成名。光緒二年卒。十七年,奉旨旌表。 子祖琛,字蔭亭,設教於鄉,以尊德性、勵風俗為本。故其治家肅,持身恭,男女皆知禮節。邑有義舉,輒任其事。乙未之役,避兵內渡。越數年沒於故里。子七人。希曾歲貢生,師曾舉人,餘皆讀書,為世用。 祖訓,字恢業,號警樵,聯超之從子也。少失恃怙,能自立。與鄉人士合設竹梅吟社,以事吟詠。光緒二十年,以歲貢生任臺灣府學訓導。子良臣。弟祖澤,字樹業,號鐵樵,素敦內行,博學能文,以優行貢成均,未幾卒。子濟臣、少福。 李氏自錫金以來,孝友傳家,子孫蕃衍,至今猶為望族。 張首芳 張首芳字瑞山,泉之同安人,為廈門巨商司記室。事親孝,凡可以說親者,無不先意承志。兄及兩弟皆賈大洋洲,久不歸;唯異母弟百川在家,遇之無稍別;故能成其業。父沒後,來臺,居艋舺,嗣移舊港,以商起家。子二人。長耀輝居里,年十四,欲東 渡省父,謂弟安邦曰:『女在廈奉母,吾赴臺事父,各勤其職,毋稍懈』。遂侍父習經紀,力任艱鉅,貿易日進。素好善,樂施舍。安邦自廈來,招與同居。及死無後,以四子鴻聲承之。舅氏陳文欽老而無子,迎養於家,又為立嗣,奉禋祀。人稱其德。光緒十五年,首芳與子耀輝俱旌孝友,而繼室陳氏亦旌孝婦,里黨欽之。孫金聲,字迪吉,附生,曾掌明志書院,以文名。 陳緝熙 陳緝熙,字維禎,號沙莊,泉之惠安人,移居淡水中港街,後遷廳治。讀書明義理,靡有干謁。道光二十五年恩貢。父錫疇,附生,旌表孝友。沒時,母林氏哭之慟,遂致失明。緝熙善事親,跬步不離,時述故事,以承色笑。兩兄俱弱而病,後亦雙瞽。弟少不更事,緝熙以一人扶持其間。治家有法,課督子姪,勉以孝弟,鄉里稱之。先是道光二十四年,漳泉械鬥,居民紛紛謀避地。緝熙趣邀諸紳,出勸止,故無害。咸豐元年,艇匪犯竹塹,偕官紳設法防禦,地方以安。三年,漳泉又鬥,與鄭用錫設局安撫。四年,閩粵亦鬥,蔓延愈烈,請於淡水同知朱材哲,出為諭解。同治元年戴潮春之役,與林占梅合籌防堵。已而大甲被圍,即率鄉勇往救。隨克彰化,以功奏獎五品藍翎候選教諭。九年卒,年六十有四。光緒十五年,旌表孝友。 翁林萃 翁林萃,字雲史,淡水北門街人。父福幼育於林,故複姓,淡水廳志稱其孝。萃少失怙,善事母。長兄早世無出,事嫂盡禮,又以長子嗣之。性渾厚,好施與。每有義舉,輒有力焉。戴潮春之役,以功賞藍翎候選同知,卒年五十有五。弟英字史貞,亦孝友。以辦理腦務,家日殖。卒年四十有九。均蒙旌表。 黃朝品 黃朝品,字鏡堂,泉之晉江人。同治十三年,為臺灣城守營把總,嗣調竹塹,遂家焉。少失怙恃,事庶母維謹。伯兄主持家政,欺其少,輒促分家。力諫不可,僅得薄田數畝,良疇美屋,兄悉有焉。朝品遂入行伍,自食其力,勤苦刻勵,家漸裕。已而兄產蕩盡,父子相繼沒,寡嫂無依,迎歸奉養,以次子為嗣,仲嫂守節撫孤,子壯而殞,遺兩孫俱,亦育之成人,養生送死無憾,邑人稱之。初,竹塹陸恩官莊,委辦者每多索佃人自私。朝品獨照例徵收,無所擾。貧乏不能納者,且為墊完,故佃人德之。光緒十六年旌表,十八年卒,年六十有三。 鄭如蘭 鄭如蘭,字香谷,新竹水田莊人。父用錦,附生,早卒,母張氏育之。如蘭讀書知大義,事親孝。張氏有疾,延醫診視,方藥必證以醫書,嘗而後進。沒時喪葬盡禮。同治五年,奉旨旌表節孝,如蘭建坊以志。如蘭家固裕,又儉樸;然遇地方義舉,則出而義辦。家畜童婢,遇及笄者必遣嫁之,故人多其德。光緒十五年,以辦團練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後加道銜,旌表孝友。子神寶亦有名。 洪騰雲 洪騰雲,字合樂,亦晉江人。道光四年,隨父渡臺,居淡水之艋舺,年十三。及長習賈,為米郊。淡為產米之地,艋舺適扼其口,帆船貿易,以此出入。而騰雲工籌算,與泉廈互市,數年之間,產乃日殖。顧樂襄義舉,光緒七年,巡撫岑毓英議建大甲橋,命各屬紳商輸助,騰雲捐工七十名。橋成,大府嘉之。已而捐建艋舺義倉,置義塚。遇有災害,則出以賑。臺北初建,新築考棚,騰雲獻地;並捐經費。十三年春,巡撫劉銘傳奏請嘉獎,賜「急公好義」之匾,建坊北門。子五人,長輝東,納資為候選同知。輝東之子文光,廩膳生。又次以南,附生。 薛應瑞 薛應瑞,澎湖內垵社人。素好善,嘗築東衛、西嶼兩義塚;又以北山至中墩,中墩至潭邊,海港阻隔,涉厲維艱,自造兩石堤,費資數百兩,俗名蟳廣汐,語其形也,至今遂為通津。通判王、副將葉相德各錫匾。 辛齊光,字愧賢,亦澎湖人,居湖西社,嘉慶六年歲貢生,十八年欽賜舉人。家富好善,事母孝,倡修文石書院及郡城試寓。又造湖東西溪兩石橋、港底尾書院崎兩石路,行人善之。先是應瑞所造蟳廣汐石堤,至是多損,齊光修之;建福德祠於旁,以為行旅止息。遇貧困者周之,貸而不能償者免之。以此義聲聞里中。嘗主講文石書院,訓諸生實踐,終日不倦。卒年七十有六。 方景雲 方景雲,字振青,號省齋,澎湖瓦硐港人,少補弟子員。家貧,性耿介;與人交,必盡誠,眾咸推之。遇不平事,得一言立解。故終其身,北山十四鄉無訟。素以維持風化為任,里有陋俗,必力革之。嘗集父老,禁淫戲、禁賭、禁盜、禁贅營兵、禁澳甲濫受投詞,禁婦女入廟焚香。至今猶遵其約。女適同社儒家子呂某,少而寡,媒來議醮。景雲正色曰:『豈有為景雲女,而改事二姓者哉』!招女歸,令守節。其持正多類此。景雲既留心風教,又負膽力。同治初,有奸民夤緣武弁,踞節孝祠,將設局捐派,眾莫 敢抗。景雲入陳有司,請撤回。奸民懼,啗以重利。叱之去,竟罰其款三百緡,充祠費。眾呼快。而奸民以計不得行,甚恨。未幾景雲至郡,武弁覯之,佯為恭敬,飲以酒,歸而暴卒。景雲不事生產,喜涉獵說部,得錢輒購書,頗有任俠之風。卒年四十有九。 張仲山 張仲山,字次岳,籍晉江。少隨父來臺,居彰化。戴潮春之役,與眾守城,及平以功賞藍翎,任戴案抄封委員。兵燹之後,繼以大疫,仲山捐款周恤,購藥以濟,人感其惠。顧為善益力,歲製綿襖百襲,以給貧民。彰化縣署自遭兵後,久廢弗治,暫假白沙書院辦事,官民不便。及同治十二年,知縣孫繼祖議築,而款絀;仲山出勸輸,並董工役,八月而成。清時監獄不潔,入者半病死,亦新建之,通水於井,以供盥沐;囚人喜之。光緒五年,山西凶,大府募賑,仲山輸米二百五十石,復集戚黨計得二千石。總督卞寶第手書「樂善好施」之額以贈。越二年卒。子晏臣、舜臣。 林全籌 林全籌,字備五,彰化林圯埔人。父親景業農,與陳集賢有怨。是時,林圯埔以林、陳為大族,各負勢力,不相下。既又爭抄封田,新景為佃首,集賢不敢褫,潛告於 官:以新景抗納官租,謀不軌;集賢族人希亮為保安局總理,亦稟新景不法。彰化知縣欲捕辦,命役,不敢往,乃命集賢圖之。集賢佯言曰:『文武官期以明日會林圯埔』。新景懼,夜逸,將入山;集賢預伏以待,開鎗擊之,斬其首。大呼曰:『吾奉官命,誅此賊,無與眾事』。翌日,以首解縣。林氏聞有官命,不敢出。時全籌年二十有一,訓蒙在家。弟碧瓜、次盧、次春生;春生方十有二歲。全籌既痛父死非命,指天誓日,謀復仇。而集賢自殺新景後,勢愈熾;弟若侄又以搢紳交官府,豪右一方。全籌隱忍蓄志,日夜伺隙,不得逞。乃乞援於南北投之族,得二百餘人,期以元旦入林圯埔,襲集賢而屠之。除夕,碧瓜飲酒醉,語洩,集賢戒嚴。族人至,聞有備,不敢發。全籌大恨,指弟而哭曰:『仇不得報矣』。如是十年。里有老婦林氏者,嫁陳姓,性和睦,兩家子弟皆親之。咸豐四年八月朔,集賢過其家,婦留飲,談瑣事,命從者歸。兩家相距百餘武。春生年已二十有三,頗有力。見集賢與婦語,而旁若無人者,大喜,走告母曰:『報仇之日至矣』。母驚詰,具以告;持一小刀出。母曰:『汝年少又弱,非敵也;不濟,汝必死。且俟汝兄歸』。不從。途遇全籌,曰:『報仇之日至矣』;復走。母追至,曰:『汝弟非老奴敵,將奈何』?全籌且驚且恨,曰:『事已至此,兒請往。其濟,父之靈也;不濟,即以死繼之』。行及義倉前,而春生已刺集賢倒地矣。 先是,春生值集賢將歸,伏路隅。集賢素負力,持一竹筒,揚揚而行。春生自後刺 之。集賢反掖於地,春生堅抱之。保長陳文彩,集賢族人也,聞鬥聲出視,舉杖將擊春生;而全籌至。再以刀刺集賢,刃入於地。兄弟大喜,歸告父靈,乃各竄。全籌匿阿罩霧莊,為族人訓蒙。集賢死,其子籲於官。是時鹿港林某為林圯埔抄封委員,深感全籌之孝,為請於官。以集賢素狡猾,且受戴潮春之命,盜賣倉穀,養奸徒,其罪不容於死。官納之,事始寢。 連橫曰:吾居臺中,聞林剛敃公復仇事,神為之王。既又聞林全籌者,手刃奸人,以報父怨,未嘗不為之起舞。夫復仇大事也,孝子仁人始能為之,而懦夫多以忍死,亦天下之無勇者。禮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是不願與同履此士也。若乃反顏事敵,以獵富貴,而猥曰智伯以國士待我,噫!是誠犬豕之不如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雅堂(1991)。[列傳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c8.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c8.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延平郡王
同治元年
文石書院
淡水廳志
明志書院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清同治十二年,林淵源、蔡德芳奉憲采訪...
中外古今變故書述□日儒
農業志
經營紀
獨立紀
鐵峰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