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談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4000001807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文集
描述:
內文:  臺人品茶,與中土異,而與漳、泉、潮相同;蓋臺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   茗必武夷 ,壺必孟臣 ,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武夷之茗,厥種數十,各以岩名。上者每斤一、二十金,中亦五、六金。三州之人嗜之。他處之茶,不可飲也。   新茶清而無骨,舊茶濃而少芬,必新舊合拌,色味得宜,嗅之而香,啜之而甘,雖歷數時,芳留齒頰,方為上品。   茶之芳者,出於自然,薰之以花,便失本色。北京為仕宦薈萃地,飲饌之精,為世所重,而不知品茶。茶之佳者,且點以玫瑰、茉莉,非知味也。   北京飲茶,紅綠俱用,皆不及武夷之美;蓋紅茶過濃,綠茶太清,不足入品。然北人食麥飫羊,非大壺巨盞,不足以消其渴。   江南飲茶,亦用紅綠。龍井之芽,雨前之秀,匪適飲用。即陸羽茶經,亦不合我輩品法。   安溪之茶曰鐵觀音,亦稱上品,然性較寒冷,不可常飲。若合武夷茶泡之,可提其味。   烏龍為北臺名產,味極清芬,色又濃鬱,巨壺大盞,和以白糖,可以袪暑,可以消積,而不可以入品。   孟臣姓惠氏,江蘇宜興人。陽羨名陶錄雖載其名,而在作者三十人之外。然臺尚孟臣,至今一具尚值二、三十金。   壺之佳者,供春第一。周靜瀾臺陽百詠雲:寒榕垂蔭日初晴,自瀉供春蟹眼生,疑是閉門風雨候,竹梢露重瓦溝鳴。自註:臺灣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壺。供春者,吳頤山婢名,善製宜興茶壺者也。或作龔春,誤。一具用之數十年,則值金一笏 。   陽羨名陶錄曰:供春,學憲吳頤山家童也。頤山讀書金沙寺中,春給使之暇,倣老僧心匠,亦陶土搏坯,指紋隱起可按。今傳世者栗色闇闇,如古金鐵,敦龐周正,允稱神明垂則矣。   又曰:頤山名仕,字克學,正德甲戌進士,以提學副使擢四川參政。供春實家僮。是書如海寧吳騫編。騫字槎客。所載名陶三十三人,以供春為首。   供春之後,以董翰、趙良、袁錫、時鵬為最,世號四家,俱萬曆間人。鵬子大彬號少山,尤為製壺名手,謂之時壺。陳迦陵詩曰:宜興作者稱供春,同時高手時大彬,碧山銀槎濮謙竹,世閒一藝皆通神。   大彬之下有李仲芳、徐友泉、歐正春、邵文金、蔣時英、陳用卿、陳信卿、閔魯生、陳光甫,皆雅流也。然今日臺灣欲求孟臣之製,已不易得,何誇大彬。   臺灣今日所用,有秋圃、萼圃之壺,製作亦雅,有識無銘。又有潘壺,色赭而潤,係合鐵沙為之,質堅耐熱,其價不遜孟臣。   壺經久用,滌拭日加,自發幽光,入手可鑑。若膩滓爛斑,油光的爍,最為賤相。是猶西子而蒙不潔,寧不大損其美耶?   若深,清初人,居江西某寺,善製瓷器。其色白而潔,質輕而堅,持之不熱,香留甌 底,是其所長。然景德白瓷,亦可適用。   杯忌染彩,又厭油膩。染彩則茶色不鮮,油膩則茶味盡失,故必用白瓷。瀹時先以熱湯洗之,一瀹一洗,絕無纖穢,方得其趣。   品茶之時,既得佳茗,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盡色聲香味之蘊,故壺宜小不宜大,杯宜淺不宜深,茗則新陳合用,茶葉既開,便則滌去,不可過宿。   過宿之壺,中有雜氣,或生黴味,先以沸湯溉之,旋入冷水,隨則瀉出,便復其初。   煮茗之水,山泉最佳,臺灣到處俱有。聞淡水之泉,世界第三。一在德國,一在瑞士,而一在此。余曾與林薇閣、洪逸雅品茗其地。泉出石中,毫無微垢,寒暑均度,裨益養生,較之中泠江水,尤勝之也。   掃葉烹茶,詩中雅趣。若果以此瀹茗,啜之欲嘔,蓋煮茗最忌煙,故必用炭。而臺以相思炭為佳,炎而不爆,熱而耐久。如以電火、煤氣煮之,雖較易熟,終失泉味。   東坡詩曰:蟲解眼已過魚眠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此真能得煮泉之法。故欲學品茗,先學煮泉。   一杯為品,二杯為飲,三杯止渴。若玉川之七碗風生,直莽夫爾。   餘性嗜茶而遠酒,以茶可養神而酒能亂性。飯後唾餘,非此不怡,大有上奏天帝庭,摘去酒星換茶星之概。   瓶花欲放,爐篆未消,臥聽瓶笙,悠然幽遠。自非雅人,誰能領此?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宗教志
古今詩話菁華(四)
典禮志
臺灣孝節錄
列傳七
盛京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