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欲細探靈隱山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90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余欲細探靈隱山,爰徇車子意,速向三天竺遊,法嘉寺為上天竺,在天竺山最深處,亦最佳處,初到為下天竺,名法鏡寺,倚山臨澗,寺前作大石橋,如偃虹,跨澗上,寺中名其地為三天竺,有四天王、二十四天尊、三寶佛、藥師佛、無量壽等佛,僧家所奉,大抵如是,至中天竺,則山徑一轉,自下而上,佛寺蟠蜛巖間,石階重重,左右為放生池,山水潺湲入焉,庭有萬曆大鐵爐,殿後藏經閣二層,其寺為法淨寺也。 出中天竺,過數百步,則見法喜禪寺坊,又見頭山門坊,其路倍長於兩天竺,此乃其路首標榜也。上天竺入山倍深,自吳越王、宋孝宗以來,至康熙、乾隆,屢有御賜書品,金玉內帑,故寺產倍腴,門面布置,能作遠勢,余所過如仰家塘、長生街,人家村樹,茶亭菜館,聯綴山中不斷,村居者藝山,市居者多生活於香客,中路又有普門圓通門在街中,既過二山門,望見法喜寺在上天竺山,高敞幽峻,倍勝中下兩天竺,大石橋在中殿前, 放生池在橋左右,客堂僧齋,又在池左右,池深水清,巨魚出沒涵波,殿前高階,拱揖四面山色,殿後御書樓,背山高起,山上古梅五株,時初?花,遠近山梅,則皆無萼,聞十月中,曾逗春光一度,憑樓窗仰窺,遙遙點點,如殘雪,左為大悲閣,樓中祀千手眼大士,而無御書,御書二大碑在樓下石庭中,繚以石砌木闌干,左右前後,樹十二梅,數山茶,兩?木,木如籐而不高,一幹一結,或數結如流蘇,均天生自然,山荼花或紅或白,梅尚淡寂,余 啟柵入視,其碑高二丈餘,一為御製修寺記,雍正十二年浙撫李衛奏請,尚書于敏中代書,一為御製序文,併為明人程敏政訂訛,康熙、乾隆,駕屢臨幸,御題扁額尚多,山之勝概,如白雲、乳竇、中印諸峰,烏石、天香、楓樹各巖,亦靈隱之次。嶺上有天門,東坡贈上天竺辨才詩,所謂「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者也,李太白兩次遊天竺寺,乃下天竺,亦稱南天竺,其寺建自隋開皇,附近靈隱,故有勝處,非止如今之下天竺山,若上天竺,創自 石晉初,中天竺,創自北宋初,此則東坡所遊者焉,杭州警邏,張至上天竺山街,車不得行(自西門至上天竺二十餘里,自靈隱來四里。)。 下山出上天竺,過中、下天竺,迴向靈隱山,觀雲林寺,寺即古靈隱寺,為杭州四大叢林之首(淨慈、海潮、昭慶),擅山水林壑,固城寺所無,即同在西湖有南屏勝境之淨慈,亦遠不及也。寺在靈隱山半,自東晉來,屢廢屢修,康熙賜今名,南巡四幸,乾隆再幸,故山路敷石,今尚平滑如砥,然舊志所載華嚴、梵香諸閣,流雲、月桂諸亭,玉樹、紫竹各林, 今多無存,東坡有遊靈隱高峰塔詩,峰則依然,塔亦不見。 靈隱勝景,上為北高峰,下為飛來峰,坡詩所謂「言遊高峰塔」,又「最愛靈隱飛來孤」者也,飛來峰在寺前,高數百尺,大百數十畝,玲瓏瑰奇,通體懷石,而上戴佳樹,前人謂石骨玉潤,故生草木,中二大洞如廣廈,屈曲相通,前洞一孔透天,後洞一線漏光,故亦名一線天,二洞皆祀佛,洞內外遍鐫佛像,斲喪皺、透、漏之妙,幸各峰腳小洞,旁出無數峰頭,獸形鬼面,咄咄迫人,尚存化工,峰 隙有泉一道,流為冷泉,匯為淙澗,時在隆冬,猶聞泉聲鏘鏘,則春夏之滿壑雷鳴可知。洞有呼猿、龍泓、射旭、玉乳諸名,隨人指目不盡,而理公巖之洞,為最勝,大而高,空而曲,以晉僧慧理棲息名也,出洞路右為春淙亭,即古淙澗亭,亭下為迴龍橋,壘大石為圓洞,以通飛來峰、蓮華峰、蓮花峪水,余來時由此轉入峰洞,路徑曲折不盡,不似余文之直致,水泉自寺前飛來峰半而下,聲最高厲,故後人建亭於此,曰壑雷亭,水流 石澗,至清洌,故又一亭曰冷泉亭,二亭畫欄彫栭甚美,對冷泉亭,有乾隆辛未御題冷泉詩碑亭,在寺外左畔,繞寺後登山,為北高峰,石磴千級,凡三十餘轉,高二千餘尺,前江後湖,俯仰可掬,惟唐宋時峰頂七成塔,今已圯落,而坡詩所謂「前路高且長,古松攀龍蛇,怪石坐牛羊」者,景猶宛在。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田賦志
列傳七
列傳六
虞衡志
話詩體裁示及門
文學史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