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話詩體裁示及門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699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詩之源委,古人言之夥頤矣;所以不嫌其贅者,為初學明之也。 詩有樂府,有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漢以前,古詩唯四言;至漢初,始有五言;漢盛時,始有七言。若三百篇中,亦有五、七言;楚詞中,尤多七言:然不為例也。漢魏、六朝及隋,祇有五、七言古詩;至唐初,始有律詩、絕句。若六朝末之齊、梁,詩半守沈約聲病,即五言律矣;然仍名古詩,不名律也。唐病此體之卑,故別之曰律;遂由五言律而充七言律,始與古詩分別。漢、魏多樂府詩,漢以後始多古詩。 樂府者,歌之於朝廟宴會,如古之三百篇者也;其有歌詠兒女情事者,殆猶三百篇勞人思婦、采蘭贈芍之詩也。唐以前,樂府多用舊題。至杜甫,始創新題以寫時事;元、白輩效之,張、王輩繼之。迨至元朝楊維楨、明朝李東陽,相率張之;而後人遂多制新樂府,鮮用舊題矣。 古詩之體極多,以時代言,為漢魏體、魏晉體、晉宋體、六朝體(六朝,總晉、宋、齊、梁、陳言之。然艷體則專屬齊、梁。)漢末有建安體(建安,獻帝年號,即曹氏及鄴中七子之詩。)魏初有黃初體(黃初,曹丕年號,仍建安諸子。)魏末,正始體(廢帝年號,即竹林嵇、阮諸子之詩;然當以阮籍為大宗。);晉,太康體(晉武帝年號,即左思、潘岳、張華、傅玄、二陸、二張之詩;若劉琨、郭璞亦晉詩家,則在太康後矣。);宋,元嘉體(宋文帝年號,即顏延之、鮑照、謝靈運諸子之詩。);齊,永明體(齊武帝年號,即謝眺暨王、張輩之詩。):分言之,為齊梁體(即任、江、何、徐、庾諸子及梁帝之詩)、陳隋體(陳陰鏗、江總、張正見、隋薛首衡等詩,仍齊梁體;唯煬帝及楊素微有別。)統言為南北朝體(南六朝、北元魏)。至唐,有初唐體(初唐五言,仍陳、隨之習,唯七言較壯麗耳。)、盛唐體(盛唐至開元、天寶時,李、杜、高、岑、李諸公出,而詩道遂極美備。)、中唐體(中唐之體極不一,如韓公為一體,韋、柳為一體;元、白一體,張、王一體。餘如郊、島等,亦錯出其體。後人專以有名句如錢、劉者為中唐體,不盡然也。)、晚唐體(溫、李及杜牧、馬戴、許渾、鄭谷、司空曙;司空圖、趙嘏、姚合等詩,皆以佳句稱。)中唐有大曆體(大曆,代宗年號,即錢、郎、韓、盧、皇甫、李等十子之詩,多七言佳句。)、有長慶體(穆宗年號,即元、白七古之詩;或稱元和體。)。宋有北宋體,(歐、王、梅及蘇、黃、晁諸家之詩。)南宋體(南渡後,范、陸、蕭、楊各家之詩。);北宋有元祐體(哲宗年號,即蘇、黃、陳、晁、張、秦諸家詩。),以家數言,為蘇李體(漢蘇武、李陵),為蘇李十九首體(即蘇、李詩及無氏名十九首,然十九首或以為半屬枚乘作。)、三曹體(曹操、丕、植)、七子體(孔融、劉楨、徐幹、陳琳、王粲、阮瑀、應場)、曹體劉(曹子建植、劉公幹楨)曹子建體、阮體(晉阮嗣宗籍)、陶體(陶淵明潛)、謝體(宋謝康樂靈運)、鮑謝體(宋、齊時鮑明遠照、謝玄暉眺)、徐庾體(齊、梁時徐孝穆陵、庾子山信)、沈宋體(初唐沈佺期、宋之問)、四傑體(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為初唐明麗之體。迨陳子昂出,效阮公詠懷,始力追漢、魏古格。張九齡繼之,一變前風;遂開盛唐,故亦稱陳拾遺體、張曲江體,以別於初唐。)、李杜體(盛唐李白、杜甫)、高岑體(高適、岑參)、王李體(王維、李頎,以七古、七律並稱。)、王孟體(王維、孟浩然,以五古、五律並稱。)、儲王體(儲光羲、王維,以田家詩效陶公並稱。)、韋柳體(中唐韋應物、柳宗元,並學陶公以淡遠者。)、錢劉體(錢起、劉長卿)、韓昌黎體(韓愈學李、杜而別開門戶,故前稱韓杜、後稱韓蘇)、李長吉體(李賀好作奇作險語,時謂鬼才。有盧仝者亦稱鬼才,然涉於粗怪矣。)元白體(元稹、白居易,並以學初唐明麗而擅場;而白公別有古質一體,故又稱白樂天體。)、張王體(張籍、王建,並以作新樂府稱。)、郊島體(孟郊、賈島,東坡目為「郊寒島瘦」。)、溫李體(晚唐溫庭筠、李商隱,並以艷才稱。又與段成式稱三十六體,蓋三人皆十二也。李又稱義山體,又稱西崑體。)、皮陸體(皮日休、陸龜蒙)、蘇黃體(蘇軾、黃庭堅。蘇學杜、韓而別創門戶,為東坡體;黃學杜而亦自成一家,為山谷體。)、蘇陸體(北宋蘇軾、南宋陸游;陸亦自稱陸公體。此外,北宋尚有陳后山、南宋尚有楊誠齋、劉後村。如賈島、姚合偶為後人所宗,亦遂稱賈浪仙體、姚武功體,實皆不足為體也。)。至元亦有四傑之目,明亦有四傑之目(元四傑:虞集、楊載、范槨、揭奚斯。明初四傑:高啟、楊基、張羽;徐賁;弘、正四傑: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徐楨卿。此後,尚有七子之目。)。然元惟虞道園、金元時惟元遺山可成體。明唯高李(高啟、李東陽)、李何(李夢陽、何景明)、徐高(徐楨卿、高叔嗣)、王李(王世貞、李攀龍);明未則陳黃門(子龍),明末、本朝之際則吳梅村(偉業)。本朝則王漁洋,亦稱朱王(朱彝尊,號竹垞)。此外,尚有國朝六家(王士楨、朱彝尊、施潤章、宋琬、趙執信、查慎行)、江南三家(吳偉業、錢謙益、龔鼎孳)、嶺南三家(陳恭尹、屈大均、梁佩蘭)諸作及乾、嘉以來諸子(乾隆、喜慶作者輩出,或宗唐、或宗宋,極為總雜,不能論定。),不能悉數也。又詩體尚有選體(即《昭明文選》中五古一派)、柏梁體(漢武帝與群臣聯句於柏梁臺,為七言權輿;惟句句用韻,故別為一體。)玉臺體(即徐陵所選《玉臺新詠》,皆古風之作;後人為艷詩,其實不盡然也。)、西崑體(即溫李體,為宋楊億、劉均所宗,專施之七律,號為西崑體。)、西江體(即黃山谷一派,江西人宗之。);宮體(即梁君臣艷詩)、香奩體(唐崔國輔、韓偓喜為兒女言情之作,韓偓遂以香奩名集。明人王次回因專效之,國朝黃莘田繼之,此體遂多。)等名目;而惟選體為深雅,不易能也。 至於各體有各體之淵源、各人有各人之面目、各家有各家之專詣,不能襯縷悉言;散見在余詩話中及前人詩話,取而觀之可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佚名(1993)。[話詩體裁示及門]。《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7a.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7a.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昭明文選
七言絕句
五言古詩
七言律詩
玉臺新詠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
陳旭初先生輝
列傳一
三點十分
五桂嶺石壁肖像
撫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