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臺灣詩學之興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20000001292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言
描述:
內文:八五   臺灣詩學之興,始於明季。沈斯庵太僕以永曆三年遭風入臺,時臺為荷人所據,受一廛以居,極旅人之困,弗恤也。及延平至,以禮待之。斯庵居臺三十餘載,自荷蘭以至鄭氏盛衰,皆目擊其事;著書頗多,海東文獻推為初祖。清人得臺,斯庵亦老矣;猶出而與宛陵韓又琦、無錫趙行可等結「東吟社」,所稱「福臺新詠」者也。當是時,臺灣令沈朝聘、諸羅令季麒光均能詩,朝聘有「郊行集」,麒光有「海外集」、又有「東唱和詩」。荒裔山川,遂多潤色。游宦寓公先後繼起,若孫元衡之「赤崁集」、陳夢林寧之「遊臺詩」、范咸之「婆娑洋集」、張湄之「瀛堧百詠」,蜚聲藝苑,傳布海隅。而臺人士之能詩者,若黃佺之「草廬詩草」、陳輝之「旭初詩集」、章甫之「半嵩集」、林占梅之「琴餘草」、陳肇興之「陶村詩稿」、鄭用錫之「北郭園集」,或存或不存、或傳或不傳,非其詩有巧拙,而後人之賢、不肖也。夫清代以科舉取士,士之讀詩書而掇功名者,大都浸淫於制藝試帖;元音墜地,大雅淪亡。二三俊秀,自以詩鳴,掞藻揚芬,獨吟寡偶;不過寫海國之風光、寄滄洲之逸興,未有詩社之設也。光緒十五年,灌陽唐景崧任臺灣道;道署固有斐亭,景崧葺而新之,輒邀僚屬為文酒之讌,臺人士之能詩者悉禮致之。風雅之休,於斯為盛。及景崧升布政使,駐臺北;臺北初建省會,簪纓薈萃,景崧又以時集之。時安溪林鶴年以榷茶在北,亦能詩。一日,自海舶運來牡丹數十盆致諸會;景崧大喜,名曰「牡丹詩社」。當是時臺人士多以詩鳴,而施耐公、邱仙根尤傑出。二公各有詩集,不特稱雄海上,且足拮抗中原。乃未幾而鼙鼓遠來,風流雲散;回首興亡,真不勝今昔之感矣!
出版者:
連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6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外古今變故書述□日儒
列傳七
臺語考釋
五桂嶺石壁肖像
埔里社(第十)〔志〕
風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