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組織之缺陷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2011800249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河上肇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旬報
描述:
內文:譬如英國製靴一業。因發明良好機器。其生產力必甚增加。然靴之產額能比昔日更多。則又不盡然。此又何故。質言之。蓋雖富之人。決無購多數皮靴之必要。至於貧民則雖希望購置。則限金錢之缺乏。亦屬無可如何。設或靴跌落。貧民雖能購買。而製靴之人。反無利焉。因此之故。雖有機器。無敢備置。生產力雖增。物品生產之額。並未增加。於是有解雇工人之事。而失業之人生焉。機器雖發明。效用尚未普及。吾人兩手其有勞動力均受抑制。不能十分發展矣。 今日世界寶石產額。由南非洲之金伯勒礦山產出。占全產額百分之九十五。若盡力開採。可得無量數之寶石。該地之礦業公司以為產額加多。必致跌價。利益必少。遂因制限其生產。南非洲寶石之生產。實為一公司所獨占。其制限產額。公然為之。此人所共知。設吾輩登高而放觀。天下之事。不難知世界各種經濟事業。無不行此生產制限。在發明有力機器之今日。而沉淪於窮困之人。猶遍於四方。非無故也。 即近來所行調節米價一事。亦此意也。米之產額大增。乃一可喜之事。政府為此。特在全國各府縣設置農事試驗場。獎勵增加生產。然產額一增。價必跌落。民收益忽少。經過種種困難。遂設法唱高米價。然有多數人困於經濟。如米價漲高。將至不能維持其生活。甚至有每飯不得一飽。亦不乏人。乃一面增加米之生產。一面竟為提唱米價之事。特設委員會。集天下之學者實業家共同研究之。豈非矛盾之現像。就此觀之。則今日經濟組織之缺點。究在何處。當可瞭然矣。 世間討論社會問題者。往往於淺近處著眼。以為救貧根本之策。惟在救貧民收入之增加。而不知彼之收入縱令增加。而富者增加之速度。尤為過之。貧富之懸殊更甚。則天下生產力為奢侈品吸收之弊。亦不能有所匡正。其結果貧民之收入。雖少有增加。而生活必要之價更見騰貴。然則其生活不惟毫無進步。恐更為困難也要之。今日生活之不能充分者。乃天下之生產力悉為奢侈品之出產力攘奪以去。假使供給多數貧民生活上必要物品。稍逾限度。市價忽落。贏餘自減少。故事業家將生產力特抑制之。余以為今日文明各國中。多數人民。欲知苦於窮困之原因。乃經濟組織上之不備也。余以為今日何故有多數貧民乃因生活必要之生產額不足之故。設再問今日生活品。究因何故不能十分生產。則將答曰。希望之人雖多。然彼等無十分之資力。不能購買。故不能生產。無十分之資力者。即貧民也。故從余之說。則當謂生活必要品之生產額不足。乃社會上有多數貧民。由此言之。世間何以有多數貧民。乃因生活必要品之生產不足。生活必要品之生產何以不足。乃貧民眾多之故。不知者以為余施用手段。以圖通過此難關。然此非余議論之循環。乃實際上事實之循環也。就以上言。此窮困問題。驟觀之。似限於分配問題。其實與生產問題頗有密切之關係。世人研究社會問題者。往往不加注意。認為純粹關於富之分配。反將與現在生產組織連絡之處。忽略看過。故余特先解釋。然後再對議解決此問題之方法也。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1年12月30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教育志
列傳七
古今詩話菁華
埔里社(第十)〔志〕
列傳六
列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