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意之源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50200710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楊昌英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人有恆言曰「平民政治者。乃公意管轄之政治也。」故平民政治之成功。純恃乎公意之健全。此假設素為相信自由者之金科玉律。彼謂人生而自由而平等。天賦一種善於甄別而能營謀其己身真正的利益之能力。且能與其同類互助以合謀公家的利益。是以政術之為物也。或在政治上。或在工業上。或在其他事業上。必圖謀種種的溝道。由此溝道而後此種對私對公的普通能力。可以平易而確切的發表之。以□人生之種種事業。 由斯以觀憑藉此普通能力以適宜運用之。人類社會可望日趨完善而抵極樂之境。然此普通能力或常識之教義。非恆有一定準的之表示。 有謂一社會中各分子皆有一種同樣的天性。慾望及意志。有謂一種公共的意志加諸各分子分崩離折之意志之上。有時加以指導。以適於社會公共宏遠之意旨。此種粗野的心理。仍不免藏於今日教育高尚的政論家之思想言論之下。然其虛謬。日漸昭彰。今日思想銳進派。常有憂色。恐今日群相頌美之平民政治原則實行之後。終將破產於公意之不可靠及公意之無能力之下。是以吾人今日之要務。在彌補自然之不足。用有意識有條理的思想。以創造一種健全可靠而有效驗的公意。對於此問題之研究。美國一學問富博。思想淵深之著作家。名為里普門者。頗有貢獻。彼在其公意一書中。毅然否認所謂「普通能力」「普通經驗」及「普通意志」。各種觀念。謂吾人生於廣袤無涯之宇宙中。無論男女。對於世界社會。均祇有一最小部分之直接智識與經驗。即於此最小部分之直接智識與經驗中。吾人之意見。成為隨時變遷之私利情欲所牽掣出此小範圍之外。吾人對於此世界宇宙之智識。愈趨微弱朦朧而斷碎。其微弱朦朧及斷碎之度。恆與其中相隔之空間與時間之遠近長短成正比例。今日交通之複雜與廣遠。凡事之發生於此世界宇宙中者。無不於吾儕個人有密切之關係。然謂吾人盡知之者。則謬矣。不特此也。即吾人自謂知之者。或更錯誤無涯。而與真實有相差千里之弊。質言之。公意者乃吾人心目中無數之形像所構造而成者也。此無數形象中之大多數咸不足恃。即吾人親目所擊。親身所歷之情景與事件。亦難歸於簡潔而客觀的真實。蓋從一事件中。各種傍觀者。將依據其所注意選擇及其記憶力與估價之標準。以造成種種不同之事件。不僅此也。即一人對於一事。亦有因時候之不同而有視覺感覺及思想之異。蓋非特人類天性相近之假設。根本上已是虛謬。即吾人對於同一事件之評價與意見。亦必隨吾人各「我」中。在斯時最占勢利者之主見為轉移。是以吾人茍謂世有一種可恃的公意。為各種可恃之客觀的真實所成者。是誠幻想也。世既無此種可恃之客觀的真實。且又無同樣而有恆的人性以吸收而利用此種真實。以作公意的材料。吾人對於大事體之意見。多是定的由種種斷片的新聞。或由一二字句之智力的或感情的義意所成此種字句或由遺傳。或由言論。或由讀書而得。吾人對於『自由』「公平」「產業」恆有強硬急烈的意見。對於西人如德人。美人。俄國之「布爾札維克」等。均由種種抽象的。假謬的、固定的意見。茍此種錯誤的意見。任其放蕩狼藉於心中。其為害尚不大。茍持之以施諸政治及政策之上。則其惡劣之影響。誠難以言喻矣。 事既如此。必如之和而後可乎?第一要務。在將此種病源及其為害之性質傳播之。使人人知之而求所以補救之方也。吾人之困難。多在於不獲可久而圓滿的組織。使吾人可以收取試驗以傳遞真實與眾人。斯種真實以新聞為尤緊要。教育方程之全體確然與此有密切之關係。新聞之特別問題更為緊急而重要。人恆以腐敗。昏亂。怠慢。及虛偽歸罪於新聞記者。里普門則頗能諒之。彼謂新聞記者。誠有不能載記可恃的新聞之苦衷。且亦無其能力。彼以為今日新聞之昏亂。虛偽。不可靠。其罪實不可歸諸新聞記者。亦不可歸咎於新聞主筆或其主人。蓋彼等對於廣告之顧客。必思所以引誘而不敢輕犯之。質言之,欲推廣消路之新聞紙。必與社會以其時所需要之新聞。而難以提高其新聞之程度也。就此方面以觀之。新聞之不良。則在人民而不在新聞記者。人民不欲良好之新聞。故新聞不良好也。普通男女恆具一種輕浮的氣象。凡與彼等情感及私利相投合者。則取而深信之。其與彼等意見相反對者。則頑然不之許也。此種不顧真實的趨向加以種種掩飾之手段。專謀爭權奪利。平民政治之所以失敗也。 普通輕浮而無定準之心理。無論有無組織。皆不能與人以思慮妥當之同意。然欲其姑置一「是」或「不是」於一問題之後。則非難事也。今有製造問題於此。求所需要之新術發明焉。此種造作「同意」之法術。誠近年來最迷惑最可懼之新發明。在此二十世紀時期中。手掌大權及大事之人物的生命中。「勸誘」已成一種特修之藝術而為平民自治之通常工具。吾人尚矇昧莫識此種趨勢之影響。惟謂此種製造同意術之發明。足變更所有政治的計算。影響一切政治事業之前途。則非過言者也。 今日歐美各國之號稱平和政治家者。無不利用此術。以號召人民。以求達其所欲達之目的。是以其新聞苟且不確。而其所影響之推度思慮。因之偏而無矩。普通人民之心目因此為種種偽假之形像所蒙蔽。里普門氏以為補救此病之方。可於政治學中得之。政治學應收集各種健全的材料。組織之以成種種可靠的概念。使公民心目中。對於世界。有一種真確的形像及觀念。吾人之智識愈趨圓滿而確切。則吾人可用理性造成一種愈能解決種種困難者。似乎未思及此也。理性之為物。永不能與新情況同時並進。蓋新情況之發生並非與舊者有量率之不同。實有原質之差異。是以用量率分折之科學。以解決原質個別之新情況。實有不足之患。一言以蔽之。在政治之中。必有一政術存焉。政治學可與以有秩序而有分寸的智識。惟欲其主持之。則未可也。政治學。一方面不能與個別的公民有真接的接洽。而其他一方面又不能與新情況有同時並進的解釋。欲持之以抵禦政治家之創造的智能。誠非易事。茍有明銳之政治家焉。決然毅然欲利用其藝術及天才。以達一定之目的者。無論政論家或普通平民之的治智識如何高尚。終必有被其打破之一日。 雖然普通平民果真能有一種確實而健全之政治思想乎。果能用理性以推求前件之真偽乎。大多數之平民均喜與彼之成見及其舊慣相合。之新聞彼儕多願取他人之意見作為己之意見。欲其經驗種種之苦思集慮以求真實者。勢不為也。質言之。吾人不能信托平民之美意與常識。以圖智識泉源之洗濯。以求公意為人民健全而有計量的「同意」之表示欲此之行。非有一種偉大道德上之改良不為功。此其時或亦不遠歟。由罪惡而罹痛苦。由痛苦而獲見識歟。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2年2月2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宗教志
古今詩話菁華(四)
列傳七
宗教志
列傳二
藝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