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志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2170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神 教   神道設教,本於人情。人情好善而惡惡,趨利而避害,故聖人率之以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是故迪吉迪凶,唯天所示。然而天者,空間也,無聲無臭,可見而不得見,可聞而不得聞。以音讀之為巔,以文觀之為一大,以義釋之為自然。是天者,為至高、至大之景象,而具自然之作用焉。夫此至高、至大之景象,夫婦有所不知,故不得不假之上帝。上帝者,自然者也,故亦曰天然。臺灣之人無不敬天,無不崇祀上帝。朔望必祈,冠婚必禱。刑牲設醴,至腆至誠。   臺南郡治有天公壇者,所祀之神謂之玉皇上帝,歲以孟春九日為誕降之辰。此則方士之假藉,而以周易初九見龍在田之說附會爾。古者天子祭天,諸侯祭其域內名山大川。臺灣為郡縣之地,山川之禮,見於祀典,而不聞祭天之儀。然則此天公壇者,其為人民所私建,以奉祀上帝,則當先正其名矣。   次為三官,其禮降於玉皇一等。神仙通鑑謂:『天官,堯也;地官,舜也;水官,禹也』。夫堯定天時,以齊七政。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唯天為大,唯堯則之』。故為天官。舜畫十有二州,以安百姓,故為地官。禹平洪水,奠民居,故為水官。是皆古之聖王,功在後世,沒而祀之,宜也。然而臺人之言曰:『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消災』。此則出於師巫之說。東漢張道陵修煉於蜀鶴鳴山,造作符書,以役鬼卒。令有疾者,自書姓名及其服罪之意,為牒三:一上之天,一埋之地,一沒之水。三官之名始 於此。及北魏時,尊信道士,寇謙襲道陵之說,以孟春、孟秋、孟冬之望為三元,而相傳至今矣。   復次為五帝。五帝之說見於史記封禪書:東方曰青帝,西方曰白帝,南方曰赤帝,北方曰黑帝,中央曰黃帝。秦漢天子以時祀之,其禮特隆。而臺灣所祀之五帝有二:其一為五顯大帝,廟在臺南郡治之寧南坊。夷堅志謂五聖廟即五顯之祖祠。七脩類稿謂五通神則五聖。而陔餘叢考謂五聖、五顯、五通,名雖異而實則同。按五通之祀,宋時已盛。清初,湯斌巡撫江南,奏毀之,其害始絕。然臺南所祀者,為像一,赤面三眼,則又別為一神。而為師巫所假藉,故亦稱為五顯靈官也。其一為五福大帝,廟在鎮署之右,為福州人所建,武營中尤崇奉之,似為五通矣。然其姓為張、為劉、為鍾、為史、為趙,均公,稱部堂,僭制若帝王。歲以六月出巡,謂之「逐疫」。喬裝鬼卒,呵殿前驅,金鼓喧闐,男女雜舐,傾錢酬願,狀殊可憐。越二日以紙糊一舟,大二丈,奉各紙像置船中,凡百器用、財賄、兵械,均以紙綢為之,大小靡不具。愚民爭投告牒,賚柴米,舁舟至海隅火之,謂之「送王」。七月七日,又至海隅迎之,此瘟神爾,而與靈官皆竊五帝之號,是淫祀也。   復次為王爺。王爺之事,語頗鑿空。或曰,是澎湖將軍澳之神也。舊志謂神之姓名,事蹟無考。豈隋開皇中虎賁陳稜略地至此,因祀之歟?又曰,府志載邑治東安坊有開 山王廟,今圮。按開山王廟所祀之神,為明招討大將軍延平郡王,即我開臺之烈祖也。乾隆間,邑人何燦鳩資重建。同治十三年冬十月,欽差大臣沈葆楨與總督李鶴年、巡撫王凱泰、將軍文煜合奏,改建專祠,春秋致祭,語在建國紀。是開山王廟固祀延平也。陳稜之廟在西定坊新街,面海,曰開山宮,為鄭氏所建,以稜有開臺之功也。而府志誤為吳真人,且言臺多漳、泉人,以其神醫,建廟特盛。夫吳真人醫者爾,何得當此開山之號?固知所祀之神,必有大勳勞於臺灣也。唯臺灣所祀之王爺,自都邑以至郊鄙,山陬海澨,廟宇巍峨,水旱必告,歲時必禱,尊為一方之神。田夫牧豎,靡敢瀆謾。而其廟或曰「王公」,或曰「大人」,或曰「千歲」,神像俱雄而毅。其出游也,則曰「代天巡狩」。而詰其姓名,莫有知者。烏乎!是果何神,而令臺人之崇祀至於此極耶?顧吾聞之故老,延平郡王入臺後,闢土田,與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曜古今。及亡,民間建廟以祀,而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此如花蕊夫人之祀其故君,而假為梓潼之神也。亡國之痛,可以見矣!其言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爺之廟,皆曰「代天府」,而尊之為「大人」,為「千歲」,未敢昌言之也。連橫曰:信哉!余嘗游埔裏社,途次內國姓莊,為右武衛劉國軒駐軍之地,以鎮撫北港溪番者。莊人數十戶,皆祀延平郡王。又嘗登火山,謁碧雲寺,寺祀釋迦,而前殿亦奉延平。顧此為有清中葉之事,法網稍疏。若在 雍、乾之際,芟夷民志,大獄頻興,火烈水深,何敢稍存故國之念?故府縣舊志雖載開山王廟,而不言何神。東都之事,一切抹殺,且加以「偽鄭」之名,此則桀犬吠堯也。夫臺人之祀延平,固為崇德報功之舉。後人不察,失其本源,遂多怪誕。而師巫之徒,且藉以歛錢,造船建醮,踵事增華,惑世誣民,為害尤烈。烏乎!先民雖愚,斷無如是之昧也。然二百數十年來,無有能糾其謬者,而今乃得抉其微。先民有知,能毋慰乎!   復次為天后,亦稱天上聖母。臺之男女靡不奉之,而郊商海客且尊為安瀾之神。按天后姓林,福建莆田人,世居湄洲。父愿,五代時為都巡檢,配王氏,生五女、一子。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二十有三日,誕后,曰九娘,彌月不聞啼聲,故又名默娘。八歲就外傅,解奧義。性好禮佛。年十三,老道士元通至其家,曰:『是兒具佛性,應得正果』。遂授以要典祕法。十六,觀井得符,能布席海上濟人。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昇化,或言二月十有九日也,年二十有八。自後常衣朱衣,乘雲氣,遨遊島嶼間。里人祀之。顯聖錄之所言如此。康熙十有九年,閩浙總督姚啟聖奏言:『蕩平海島,神佑靈異,請錫崇封』;遂封「天上聖母」。二十有二年,清軍伐臺灣,靖海將軍施琅奏言:『澎湖之役,天妃效靈。及入鹿耳門,復見神兵導引,海潮驟漲,遂得傾島投誠,其應如響』。詔遣禮部郎中雅虎至澎致祭,文曰:『國家茂膺景命,懷柔百神,祀典具陳,罔不祇肅。若乃天休滋至,地紀為之效靈;國威用張,海若於焉助順。屬三軍之奏凱,當重 譯之安瀾。神所憑依,禮宜昭報。惟神鍾靈海表,綏奠閩疆。昔藉威靈,克襄偉績,業隆顯號,禋享有加。比者慮窮島之未平,命大師以致討。時方憂旱,川澤為枯,神實降祥,泉源驟湧。因之軍聲雷動,直搗荒陬,艦陣風行,竟趨巨險。靈旗下降,助成破竹之功;陰甲排空,遂壯橫戈之勢。至於中山殊域,冊使遙臨,伏波不興,片帆飛渡。凡茲冥祐,豈曰人謀。是用遣官,敬修祀事。溪毛可薦,黍稷維馨。神其佑我邦家,永著祝宗之典;眷茲億兆,益宏利濟之功。維神有靈,尚克鑒之』。加封天后,泐文廟中,並建祠原籍。琅既入臺,以明寧靖王之邸改建神廟,即今之天后宮,刻石紀事。五十九年,翰林海寶冊封琉球歸,奏言神祐封舟,詔飭春秋致祭,編入祀典。於是臺灣府縣之廟,祭以太牢。雍正四年,巡臺御史禪濟布奏言:『朱一貴之役,天后顯靈,克奏膚功』。乃賜「神昭海表」之額,懸於郡治廟中。十一年,總督郝玉麟、巡撫趙國麟奏請賜額,御書「錫福安瀾」,懸於福州南臺之廟。並令江海各省,一體葺祠致祭。自是以來,歷朝每賜額表彰,而臺灣各地亦後先建祠。凡此皆所祀之神也,其列於祀典者唯天后,其不列者則載之於表。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富順宋芸子太史育仁
虞衡志
古今詩話菁華(四)
埔里社(第十)〔志〕
初八日午後二點
臺灣文社 正式成立,大會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