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治蜀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205007799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材洋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今之論出治郡縣。為問儒吏重乎,抑軍吏重乎。則將應之曰。軍吏重耳。儒吏烏足重,蓋軍吏身經行伍。攻城略池。素本訓練。一旦變起倉皇。制勝彊場。殺敵致果。如駕輕車就熟路也。若儒吏則敷政優游。筆研從事。公餘吟詠。景物怡情。設遇外侮內憂,能免束手無策乎。此宋代文章諸大臣。不能賦詩一章以退虜。高瓊所以戲責馮拯者。亦謂值弱肉強食之秋。惟有力者有先聲奪人之氣。是軍吏可重若泰山。而儒吏可輕若鴻毛也。噫誤矣。國家經文緯武。文以經邦。武以禦亂,亂平而欲邦之治。非儒吏無能為也。昔者陸賈進諫高帝。謂天下以馬上得之,不能以馬上治之。宋藝祖於定國之後。視學之初。謂侍臣曰。朕欲武臣盡令讀書。以知為治之道。由此觀之。武功文德貴相輔而行。武士休養之時。比文人達道之日也。則試即治蜀之文翁論之。文翁值海晏河清之候,漢代秉國之鈞者。殆亦審時度勢。推賢量能。而特簡放以治蜀歟,然蜀之僻處在西,其時俗鄙陋。以較東之齊魯。奚啻雲泥易觀。菀枯殊致。文翁下車伊始,則胸有成竹。爰修造學宮,俾郡縣小民。得以沾化雨而被春風。銓衡俊秀,詣京師受業。得以從博士而至明經,由少就以進大成。原依古之學制,似無足深異。所異者彼以學宮為教育之地,教育為開化之基。獨亟亟推行於盡利。其識力之高出一籌。不同俗吏之因循故事。所以風氣轉移,一洗方隅之陋習。人才蔚起,同覘文運之宏開。雖以臨淄即墨之區。龜豪?繹之屬。其教化蔑以加於此也。若必以文事猶輕於武事。曾亦思民之有勇知方。尊君親上。悉從修其孝悌忠信□□此孟子論仁政之施。所以謂壯者知出入所事。雖秦楚之堅甲利兵。亦可使制挺以撻也。第居今以鑿古,何古不成今。今之世界。競爭文明,而最長足進步者。何一非學校林立,教育宏施哉。蓋逐逐進行。胥賴賢有司善體聖明以治也。且治其地,而教無不興。化無不洽。隱然與文翁之治蜀。有息息相通也。然必有如文翁之吏,乃以見其治。彼徒重軍吏而輕儒吏者,蓋即儒吏如文翁。而於治蜀一平情論諸。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9月1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五桂嶺石壁肖像
列傳六
「雅堂先生餘集」序
列傳七
清光緒十二年,彰化縣紳士丁壽泉、劉鳳...
下龍門臨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