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滬尾偕醫館的介紹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著作者:
建築重要角色/頭銜:馬偕牧師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建築
主題:淡水古蹟/滬尾偕醫館
關鍵詞:長老教會 | 馬偕牧師
描述:
馬偕博士抵淡水後,即在其所租之寓所為人診療、供應西藥,不久又增加開刀、拔牙和住院等設施,由於西醫療效快,馬偕士和其助手又熱忱,尤其是當時民眾廣為瘧疾所苦, 馬偕博士的奎寧水 (quinine) 是特效藥而大受歡迎,因此求診者與日俱增,就在 1873 年五月另租民房為診所,名為「滬尾醫館」。 當時馬偕博士邀請駐淡水的外國人和洋行所聘的外籍醫師,到醫館主持醫療並傳授醫療技術。同時他也訓練學生和本地傳道人,在各地教會設醫療點,以擴大醫療服務範圍。加拿大也曾派專業醫師華雅各 (Dr.J.B.Fraser) 前來淡水駐院主持,唯兩年後因其妻病逝淡水而返國,其夫人今仍安葬於淡江中學旁之外僑墓園。中法戰爭曾作為清軍的軍醫院,救護不少傷兵而立功,劉銘傳特頒獎表揚。馬偕也到處旅行為人治療瘧疾和拔牙,在台灣總共為人拔蛀牙約二萬一千顆。後來,滬尾偕醫館在日據時代,為了擴充規模,遷於台北市,它就是今日的「馬偕紀念醫院」。 商行裏的人,對馬偕免費為民眾施診的義舉大為讚賞,而且每年都在經濟上予以援助,頭一年即捐獻了美金二百七十二元。 一八七三年一月九日 ,第一批信徒五人受洗加入教會,馬偕 博士除施以神學教育外,及對也們施以簡單之醫理、藥理教育,同時讓他們到「醫館」裏臨床實習,便他們對西方之醫學,具有最起碼的常識,以便在傳教時,能夠隨時隨地幫助病患。後來牛津學堂(神學校)的學生亦都得接受此種教育。他們要前往教會就任傳道之職時,每個人都得攜帶一箱簡單的醫療工具及藥品,以應付急需。所以初期的北部教會,不但是崇拜上帝的聚會地,同時也是一個簡單的醫療站,傳教師都是 醫師。
建築風格/時期:此醫館為馬偕所設計,屋體為閩南式民宅,有著中式閩南瓦的屋頂和西洋栱形的門窗。
建築型式:依山面海,坐東北朝西南
保存狀況:良好
建築使用場合與功能:醫療院所
建築使用材質名稱:磚造白灰牆
建築物重要時間:1879 年馬偕得到一位同姓馬偕的美國籍婦人捐款,馬偕利用這筆錢蓋了一棟中西合壁的醫院,就是「滬尾偕醫館」,這間醫院是臺灣第一所西醫院。1901 年因為馬偕博士辭世醫館一度關閉,直到1906年加拿大方面宋雅各醫師( Dr. J. Y. Ferguson )來臺重開偕醫館。為因應時代需求而將醫院規模加大,1912年臺北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使用,滬尾偕醫館功成身退。此後,醫館院舍八十年間先後曾充作神學院、圖書館、幼稚園和學生宿舍之用,建築體亦多修葺及至 1992 年最後整修完畢而成今貌。
日期:
創建年代與修復記錄:西元1879年創建
公告該建築為古蹟:民國87.08.29
範圍:
地點:中華民國 台北縣 淡水鎮 馬偕街6號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家:中華民國
建築典藏單位:基督教長老教會所有
數位作品典藏單位:本數位作品由淡江大學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本數位資料使用限制:1 網際網路公開展示與檢索;2 非營利、教育及研究使用。

授權聯絡窗口

淡江大學 - 建築學系
黃瑞茂
0922910121
094152@mail.tk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文字檔: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的歷史
文字檔:滬尾礮台的歷史
3:理學堂大書院的介紹
5:淡水外僑墓園的介紹
4:馬偕墓園群的介紹
1 :淡水禮拜堂 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