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文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教育加值
教材
兩生類學習資源
蠑螈和水螈個論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兩生爬蟲類知識庫子計畫
學習資源
中文名:兩生鯢(兩生鯢科)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e3fecb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由於細長的體型,兩生鯢過去又被稱為「剛果鰻」(Congo eel)。這個名稱有著雙重的誤導,因為這些動物其實也只有外表像是鰻魚而已,而鰻魚是魚類,且牠們是在北美洲被發現,不是在非洲。這個科只有三個種,全部都是在美國東南部的沼澤被發現。牠們有著又長又細的圓柱狀身體、光亮滑溜的皮膚以及小到無法用來移動的附肢。然而,在幼體階段時的附肢相對於體型大小而言顯得較大,且可用來走路。三趾兩生鯢(Three-toed amphiuma)的體長可達90公分(36英吋)且較大的個體在遭到捕捉時會給予敵人疼痛的撕咬。成體雖然保留幼體時期特徵中一個開放的鰓裂,但卻擁有肺而沒有鰓。 兩生鯢過著完全水生的生活,雖然牠們可能在滂沱大雨中於陸地上短暫的旅行。大部分的時間牠們居住在洞穴中且於夜間活動。兩生鯢以各種不同的獵物為食,包含青蛙、蝸牛、魚類以及淡水螯蝦,也因此漁夫認為牠們是有害的動物,一旦抓到就立刻殺掉。 在生育季節時,雌性的數量有時會超過雄性,且常會看到好幾隻雌性用吻部摩擦雄性以吸引牠們的注意。在交配期間,雄體與雌體會互相纏繞而精子則直接輸送到雌性的泄殖腔當中。雌體會產下約200個卵,這些卵被長長的線連接在一起,雌體會將身體盤繞住這些卵以保護牠們直到約20周後孵化出來。產卵通常發生於水平面較高之時;當水平面下降之後,雌體和牠的卵可能會留在原木下方潮濕的孔洞當中。當卵孵化後,年輕的個體則必須想辦法回到水中。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黃文山(年代不詳)。[中文名:兩生鯢(兩生鯢科)]。《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f/d8/30.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f/d8/30.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蝸牛
螯蝦
青蛙
沼澤
剛果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分布型態
中文名:對抗天敵的武器
中文名:型態與功能
中文名:無肺螈(無肺螈科)
中文名:複雜的繁殖模式
中文名:鈍口螈(鈍口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