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雙列角頭帕

學名:Goniocidaris biseriali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46bb00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Echinoidea
中文綱名:海膽綱
拉丁目名:Cidaroida
中文目名:頭帕目
拉丁科名:Cidaridae
中文科名:頭帕科
拉丁屬名:Goniocidaris
中文屬名:角頭帕屬
拉丁種小名:biserialis
描述:
種命名者:Döderlein
簡介:"雙列角頭帕Goniocidaris biserialis分類上屬於頭帕科Cidaridae,動物的棘刺及表皮為黃褐色,但去皮之後的裸殼則為白色,在頂系、步帶區及各骨板邊緣的小疣區,則呈現淺褐色。本種的棘刺不長,約與體殼的直徑等長,體殼直徑約3~4公分左右,屬於中、小型的海膽。側面及反口面的大棘上,每隔一段距離有不規則的側枝突出,是本種最明顯的特徵,大棘的末端,通常會有一個小型冠狀構造,使得大棘的末端並不尖銳。 雙列角頭帕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從非洲的莫三鼻給、紅海到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斐濟群島到夏威夷群島,往北可達日本的相模灣。目前已知本種出現於東北角的龜山島附近海域,水深約100~200公尺左右的泥沙底。 "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小型(1cm~5cm)
外部輪廓:球狀(Globularity)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55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Döderlein, L., 1885. Seeigel von Japan und Liu-Kiu Inseln. Archiv fur Naturgesch., 51 (1):73-112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東北角的龜山島
世界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從非洲的莫三鼻給、紅海到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斐濟群島到夏威夷群島,往北可達日本的相模灣
分布深度:100~400m 淺海區 IV
棲所環境:沙底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冠棘真頭帕
中文名:葉棘頭帕
中文名:輪鏈頭帕
中文名:刺柄頭帕
中文名:棒棘鋸頭帕
中文名:刺柄頭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