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輪鏈頭帕

中文別名:輪刺棘頭帕

學名:Plococidaris verticillata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46baff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Echinoidea
中文綱名:海膽綱
拉丁目名:Cidaroida
中文目名:頭帕目
拉丁科名:Cidaridae
中文科名:頭帕科
拉丁屬名:Plococidaris
中文屬名:鏈頭帕屬
拉丁種小名:verticillata
描述:
種命名者:Lamarck
簡介:"輪鏈頭帕Plococidaris verticillata又名為輪刺棘頭帕,在頭帕科Cidaridae中屬於小型的海膽種類,體殼直徑通常只有2~3公分。本種的體殼口部及圍肛部扁平,側面輪廓呈圓形或五角形,最大殼徑約4公分。頂系極大,可達直徑的50%左右;生殖板、圍肛板及管足孔對呈深綠色,體殼呈淺灰綠色,大疣顏色較深。大棘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圈齒輪狀(或皇冠狀)突起,棘頂也有一圈小齒輪狀突起。本種僅出現於珊瑚礁區,棲息於珊瑚的分枝間或珊瑚砂上,以捕食苔蘚蟲、水螅、有孔蟲等小生物為食。 本物種廣泛分布於整個印度-太平洋海域,西起非洲桑吉巴,經東非到斐濟及夏威夷群島,北從日本南部到澳洲東岸都有分布。從低潮帶到水深50公尺左右都有分布。台灣則偶而可在東北角及墾丁的珊瑚礁區發現,並不常見,但在貝殼行及特產店所販賣的頭帕科海膽乾標本中,卻是最為常見的種類之一。一般販賣的空殼直徑大多在1~2公分之間,而且絕大部分的頂系都已破損。 "
食性:肉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小型(1cm~5cm)
外部輪廓:球狀(Globularity)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16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東北角
世界地理分布:西起非洲桑吉巴,經東非到斐濟及夏威夷群島,北從日本南部到澳洲東岸
分布深度:0~1m 潮間帶及潮池
棲所環境:珊瑚礁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雙列角頭帕
中文名:冠棘真頭帕
中文名:棒棘鋸頭帕
中文名:刺柄頭帕
中文名:葉棘頭帕
中文名:棒棘鋸頭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