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慈可否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9000003205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鮑樑臣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4)
描述:
內文:人生最重者三綱。最不可忽者五倫。五倫之中。君臣有義而外。尤重乎父子之有親。親者天性也。故聖人教以父慈子孝。使其親親而不可離也。是不特孝不可虧。而慈亦不可失。慨自非孝妄論以來。今又有非慈之說。以抵制之。欲使關心世道者。分別可否。噫是論也。吾知否者多。而可者少矣。夫慈者。父母愛子之情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其鞠育之勞。撫養之苦。不知費盡幾多汗血。方得長成。若以慈為非。則饑寒不為顧。疾病不為憂。或呱呱墜地者。遂幻若曇花耳。譬如初萌芽之花木。若不晨昏灌溉。培養勤勞。任其風飄雨打。鳥啄虫囓。豈徒枝葉不能繁榮。而根莖亦將枯萎矣。彼夫親之不慈其子者。其理亦猶是也。審是、則非慈之可否。已昭然若揭矣。蓋慈念既虧。人道即失。假令人有孤子貧兒。令我見之。心猶不忍。濟以衣食。使延其命。況自己之所生。忍拋棄而不顧乎。夫豺狼獸之暴也。尚能憐其子。鴟鴞禽之惡也。未聞棄其兒。況人為萬物之靈。而天性反不如禽獸乎。且慈不獨能盡養子之功。更能化子之善。設也子而善良也。以慈被之。則必虔誠而致敬。子而驕悍也。以慈化之。亦必感泣而順從。堂戶之間。雍雍乎有太和之象矣。慈安可忽乎哉。是故為人父。止於慈。古聖曾傳載之矣。誰家父母不惜子。昔賢亦明言之矣。桓古以來。未聞以慈為非也。今若果以慈為否。則寒不為衣。饑不為食。不撫摩而鞠育之。不保抱而提攜之。階下芳蘭。視作道傍苦李。任其自生自死。將人種滅絕。而世代不傳也昔之作俑者。仲尼猶曰。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況使人種滅而不傳者耶。吾以為主是說者。與主非孝論者。方之蒙莊。棄仁義為駢拇枝指。賤禮樂為附贅懸疣。簧鼓天下者。其惡更大。其禍更烈也。何有可否之足論哉。嗚呼。方今世道淪亡。道德敗壞。正期為父者能施其慈。為子者能行其孝。豈可因有非孝之聲。便倡非孝之論。而入于無人道之鄉也乎。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六
農業志
虞衡志
農業志
問民間疾苦對
虞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