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無新舊說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9000003200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劉嘉人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4)
描述:
內文:大學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終之修齊治平。中庸率性修道。致於中和。卒之無聲無臭。蓋道與德大中至正。本之身。徵諸庶民。考之三王不謬。建之天地不悖。質之鬼神無疑。百世俟之聖人而不惑者也。自周道衰亡。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魏晉梁隋之間。其時道德多岐。或重虛無。或重功利。或重法術。議論不一。然虛無者。舍仁義而言道德者也。功利者道之未明。義之未正也。法術者分政治道德為兩途者也。無足怪也。降至後世。或主習尚。或主事功。或主智識。如亞里士多德曰。由心意所習。而得道德之可能者為德。康德曰。勤求於義務之志之所勉者為德。鮑爾生曰增進一人一群幸福之意志習慣為德。蘇格拉底曰。道德者智識也。之數人者。其說皆以外為本。未足以舉道德之全也。蓋道德有體有用。有內有外。道為德之歸。德為道之舍。百辟其刑。而不大聲色也。而新政新學之說。謂舊道德為習慣。為團體。為保守。不自由。新道德為理想。為個人。為進化。為自由。舊道德為分貴賤。新道德為無階級。舊道德為重祖父。新道德為重子孫。其中新舊之界。不必強為判明。亦不必強生區別。道必有原。何新何舊。德貴適中。何舊何新。彼以新為是。以舊為非。則是倫常廢棄。於國家可倡無君。可倡非孝。於社會可倡平權。可倡自由。於個人可無家族。可無階級。然家庭社會。可以改造。道德豈可改造乎。謂之主義則可。謂之道德則不可也。蓋道德必合仁義。必本道義。必重倫常。先王之至德要道。何舊何新。有舊有新。必非至德要道矣。是故大學之道。分為綱領條目。而其旨趣工夫。則在於敬。中庸達德達道。分為九經。而一於誠。內之惟敬惟誠。外之則治天下國家。謂之為道。倫紀綱常之道。天下之達道也。謂之為德。倫紀綱常之德。天下之至德也。從道行道。道貫古今。由德為德。德參天地。故曰倫常之極則。百行之本原也。道德之無新舊如此。世之言新道德者。事事從新。而舍其舊。而又取道德之名以為名。毋亦慕道德之名。而反道德之實乎。欲求道德之實。必合韓昌黎仁義道德之論。董江都正義明道之言。參以倫常道德之旨。則無新無舊之說。於是乎明。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詩意
宗教志
藝文志
臺灣哀詞
刑法志
話詩體裁示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