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死生有命說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8000003121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庭瑞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3)
描述:
內文:子夏曰。死生有命。後世疑之。蓋不可以理解之謂天。不可以情審之謂命。天也者。自然之理也。命也者。自然之令也。然天道窈冥。命理微渺。不可以一理說。不可以一途辯。理有常有變。命有正有非。人有幸有不幸。君子處常以應變。小人行險以徼幸。處之以順。而反以不幸終之者有焉。處之以逆。而幸竟隨之者亦有焉。自古賢才且多淪落。饕餮常占便宜。豈獨死生靡定而已哉。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天機隱秘。莫可端倪。然徵之過去。證之現在。死生修短之事。半繫於天。半繫於人。故曰天定勝人。而人定亦可勝天。何以知其然。夫未有我以前無我也。既而呱呱墮地。以未有而忽然有之。既而壯而老而耄。天損不入。人累難侵。時節一至。蛻然而化。復歸於無有者。此繫於天命之正也。人之幸也。若乃以疾病之■削。以災禍之憑陵。或幼而殤。或壯而殀者。此繫於人。非命之正。乃人之不幸也。夫性命之事。修養之則長。暴害之則短。今乃委之於命。而以首投火。以身沉淵。吾知其必無生理也。故知命者。不立於巖牆之下。修身以待之。居易以俟之。常人反是。又從而害之。知命者少。常人多。是故壽者恒少。殀者恒多也。往昔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陰陽不順。水火為災。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然後天地位。陰陽調。而顓民得以安處也。是天有缺陷。人力或可以補之。人有死生修短之缺陷。而謂不可以補之者。吾不信也。是故善攝生者。被天和。食地德。不以富貴易其守。不以貧賤滑其心。恬愉從容。與物俛仰。不知生樂。不知死哀。災患不侵。心常逍遙。故能順乎性命之情。而壽考得矣。後世之人。徇慾以害生。縱情以伐性。精神消耗。中道殀折者。誠自致也。非命之正也。且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人常好運智慮。逞強權以遂其脅攫之貪。侵噬之謀。勞神費恩。不足以達其所圖。遂訴諸武力。依乎干戈。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纔可一用。古人用以平亂。後世藉作牙爪。年年稱兵。歲歲黷武。有史以來。東西兩球之死於兵者。不可計數。此禍自人生也。有命云乎哉。且世謂命之有定者。短則不可緩之於寸陰。長則不可急之於箭■。然則長平被坑。一時同死者四十餘萬。歐洲之役。殺人千有餘萬。就中一時同死者。當有百萬。又本月二日。汕頭海嘯。附近六縣。胥成澤國。飆風暴雨。所至摧殘。死於災者。凡五萬餘。以此大多數之一時同死者。豈皆迫於時間問題之不得不爾乎。冥冥中如果有主之者在。吾知其取次之。照理之當。不勝其勞矣。此亦非命也。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陳庭瑞(2009)。[死生有命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f/f2.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f/f2.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女媧
饕餮
天道
非命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生平紀要
外交志
附頭份弔古詩
古今詩話菁華(五)
列傳七
維持漢學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