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言行一致說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7000003108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許子文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2)
描述:
內文:嗚呼、天下事物。曰是。曰正。曰直。曰善。皆所當為也。曰非。曰邪。曰曲。曰惡。皆所不當為也。當為而為。不當為而不為。本吾人之天職。而非外物之所干與也。顧存於未為之先者。心也。發於將為之中者。言也。現於既為之後者。行也。言與行雖判若兩途。而其機則根諸心。而接於事物也。言事物之當為。而不為。與不當為而為。言行不一致也。言事物之當為而為。不當為而為。言行一致也。世皆以言行一致。為是、為正、為直、為善。吾獨以為未可遽許。曹操曰。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厥後所行果踐其言。拿破崙曰。難在字典。而不在人世。竟欲直行其言。卒囚於孤島而死。之二人者。其言行豈不一致乎。而天下後世。不以為是、正、直、善。而以為非邪曲惡者。不善全其言行也。世又以言行一致。為是矣、正矣、直矣、善矣。便欲驕矜於人。吾又以為庸言之言。庸行之行。祇修其天爵耳。雖堯舜之讓。湯武之伐。夷齊之清。孔孟之學。冠萬世而特出者。亦何嘗異乎人哉。蓋言為心之聲。行為心之光。人但知聲之巧拙。而不知無發聲之體。何由而聞之。人但知光之濃淡。而不知無發光之源。何由而視之。人但知言行之是非、正邪、直曲、善惡。而不知無心以存於中。又何從而顯於外乎。是心為主。而言行為從。心而是也、正也、直也、善也。而言行如之。心而非也、邪也、曲也、惡也。而言行亦如之。心與言行。固在我而不在人也。噫、明鏡之臺。菩提之樹。釋氏之心也。夜氣之養。清旦之思。儒家之心也。務言行一致者。亦求其心而已。苟不能以心自主。而為外物所奪。未言行之先。而受人之毀。已言行之後。而受人之譽。始雖一致。而終未必一致也。然則如何可謂善於言行。全其一致哉。皆孔子之示人也。曰志學。曰立。曰不惑。曰知天命。曰耳順。曰從心所欲。不踰矩。夫志學。即肇言行一致之端也。立即守言行一致之域也。不惑。即識言行一致。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而不為物所迷也。知天命。即順受言行之正。而一致以全其天賦也。耳順。即知言行一致之所以然。致中和而天地位也。從心所欲不踰矩。即不期言行一致。而言行自無不一致也。大哉聖言。人能如是。又何患坐能言。而起不能行乎。又何待訥於言。而敏於行乎。又何暇以一致之言行。而誇耀於天下乎。此吾所以論言行一致先。辨事物之當為與不當為後。及求諸己而不求諸人。而括之以一心也。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許子文(2009)。[言行一致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f/80.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4f/80.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拿破崙
子文
曹操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古今詩話菁華(四)
軍備志
列傳一
撫墾志
古今詩話菁華(四)
外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