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三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2223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  林、胡、張、郭列傳   林成祖、福建漳浦人,世業農,慨然有遠大之志。當是時,淡水初啟,地利未興,欲謀墾田,苦無資。朋輩助之,得數百金。以雍正十二年來臺,居大甲,貸番田而耕之。厥土黑墳,一歲兩熟。成祖能耐勞,傭佃課耕,家乃日殖。於是鑿大甲圳,引水以溉,歲入穀萬石,拓地漸廣。乾隆十五年,復墾擺接、興直二堡,給與佃戶,每甲徵租八石。顧常苦旱,乃鑿大安圳,引內山之水以入。圳寬二丈四尺,長十餘里,過旱溪,埋土管於下,以相接續。而一遇洪水,輒壞。經營數年,糜財十餘萬,始成。灌田千餘甲,歲入穀萬餘石。既復鑿永豊圳,穿山導流,亦灌數百甲。當是時,南勢角、中坑一帶,野番出沒,諸佃患之。成祖稟准淡防廳,自備餉糈,設隘寮,東至秀朗溪,西至擺接 溪,南達擺突突,北及武灣,早夜巡防,害稍戢。而成祖亦移深坵莊,為今枋橋城外。所墾之田:曰新莊,曰新埔,曰後埔,曰枋寮,曰大佳臘,歲入穀十數萬石。   林爽文之役,彰、淡林姓多株連,成祖亦逮京訊問。次子海門素有才,攜巨金,入京謀救。漳浦蔡新為太子太傅,方重用。海門以鄉人禮見。新嘉其孝,留之家,妻以女。成祖得免,還其產。途次海門溺水死。成祖既歸,年老,猶日課農事,與眾同甘苦,復墾里族之野。或勸其少息,曰:『我生長農家,義當食力,何可坐而燕安?況此為國家之地,久置荒蕪,開之亦足生利』。故能以一人之力,擁田數千甲,一時稱巨富焉。卒年七十有二。長子海籌以大安圳崩,傾資修之,產稍折。三子海廟。海廟之子登選,亦開暗坑圳,能世其家。   胡焯猷,字攀林,永定人,以生員納捐例貢。乾隆初來臺,居於淡水之新莊山腳。時新莊方駐巡檢,而興直堡一帶多未闢。焯猷赴淡水廳請墾,出資募佃,建村落,築陂圳,盡力農功。不十數年,啟田數千甲,歲入租穀數萬石,翹然為一方之豪矣。焯猷固讀書,念淡水文風未啟,鄉里子弟無可就傅,二十八年,自設義塾,名曰「明志」,捐置水田八十甲餘,以其所入供膏火,又延名師教之,肄業者常數十人。淡水同知胡邦翰聞其事,詳請改為書院。總督楊廷璋嘉之,立碑以紀,則今之明志書院也。觀音山在八 里坌堡內,東瞰平原,西臨大海,危峰古木,境絕幽邃。焯猷登其上,建佛寺,置香田,至今遂為名。焯猷既富,遂居於此,而舊志不傳其人,故不詳。   張必榮,淡水海山堡人,力田致富。乾隆三十一年,與族人沛世合築永安圳,引擺接溪之水,造大陂以瀦之,度通流,長三十里。前時海山多旱田,及成,足資灌溉。而擺接堡之西盛、仔林、興直堡之新莊頭、二三重埔等,皆仰其水,凡六百餘甲,故又稱張厝圳。而必榮復與吳際盛合築福安陂,亦引擺接溪之水,以溉堡內之田三百餘甲。上自石頭溪,下至三角埔。後以大水沖壤,業戶林弼益乃集佃修之。先是有劉承纘者,亦海山堡人,以乾隆二十六年,築萬安陂,引擺接溪之水而入,至興直堡之新莊,以灌中港厝之田,亦數百甲。   郭元汾,字錫,漳人也。乾隆間來臺,居淡水大佳臘堡。墾田樹穀,擁資厚。時拳山一帶多荒土,而水利未興。乃傭工鑿圳,引新店溪之水,自大坪林築陂蓄之,穿山度,至溪仔口,又引至挖仔內,過公館街,抵內埔,分為三。溝澮縱橫,長數十里。臺北近附之田皆資灌溉,凡千數百甲。既成,名金合川圳,而佃人念其功,稱公圳。  連橫曰:今之臺北,古之所謂荒土也,鄭氏以投罪人。康熙四十七年,泉人陳賴章始墾大佳臘之野,為今府治近附,而舊志不載,故老又不能言,惜哉!成祖、焯猷皆以豪農而勤稼穡,鑿渠引水,利澤孔長,至今猶受其賜,是咸有功於墾土者也。夫以臺北今日之富庶,文物典章,燦然美備,苟非我先民之締造艱難,詎能一至於此?而居是邦者,乃忘蓽路藍縷之功,而為奢華淫靡之行,何其昧耶?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六
藝文志
初八日午後二點
雲林寺
東西科學考證(講演稿)
農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