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正學論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62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精一之學,唐虞尚矣,及殷之衰,彝倫攸斁,箕子守其學,闡洪範以授武王,由身心之理,達天人之應,補虞廷所所未及,啟後儒之奧旨,此正學之扶末造而開興朝者也,世之盛也,正學崇於上,周武是也,世之衰也,正學崇於下,孔子以下是也,纂弒相尋之秋,而七十子彬彬講學於其閒,使百世而下,知有仁義之事,則正學之維繫於列國者大也,流風既遠,游士雜遝,非縱橫之言不道,非富貴之事不求,機謀變詐,市賈為心,廉恥之風喪,禮義之道衰,乃抗顏而談王道,稽古而稱先王,析義利、辨性善,使堯舜孔子之道延於不絕,則正學之崇於孟子,又有以持於列國百餘年之久者也。  暴秦之興,焚詩書,愚黔首,如夏之洪水,而正學無人焉,世無正學,如魚之無水,人之無氣,天地之無日月而亡焉,有不亟焉者乎,漢興崇王道,黜百家,使先聖之道燦然復明於世,正學之不隳,董仲舒一人之功也,揚雄仕新莽之朝,而擬經作元,濫竊馨香三百年,此正學之玷也。東漢之季,朝綱不振,李膺、郭泰諸人出焉,以崇正學而黨錮之事興,此正學之受禍也。蜀漢諸葛忠武以大臣之道,格君心之非,競競小心,懍乎禮義,亦可謂崇正學者也。自是而後,兩晉、六朝之間,宗尚莊老清談,而正學若存若亡矣。及隋之季,文中子講學於河汾,以聖人自命,制作上擬於孔子,則正學之僣也,而要其說不悖於道,非荀楊諸人之所得而及也。  運會之隆,必有不世之儒,挽頹風而障狂瀾,故昌黎韓文公出馬,其學問所至,不可得而盡知,而浩然之氣,塞於兩間,剛強之志,怵乎異端,於性於道,皆有所見,自命直接孟子,洵千古豪傑之士也,有唐四百年正學之昌明,則公一人崇之也。  宋之興,程子出,其為人也不立崖岸,其為學也不尚高談,而其為道也,無可無不可,陶鑄群材,範圍庶類,而天下翕然從之,顏曾之道,復出於世,而有周茂叔開其先,張子厚承其際,則正學之如日中天也。王安石以執拗之性,為堅僻之學,災害仁義,而配享躋於四子,則正學之賊也,然幸不旋踵而黜,則正學不得而淆之矣。南渡之宋,朱子為一大宗,其學以窮理為主,居敬為本,格致為入道之門,後學守其道而無弊,故柔門如黃幹、蔡沈諸人,皆得正學之傳,信乎南宋孟子也。  正學之至今明者,子朱子一人崇之也,同時陸象山以頓悟為宗,雖異於朱子,而殊轍同歸,亦不得黜為異學也。元明之後,理學輩出,如金仁山、許魯齊、王陽明,皆一代大儒,而朱陸異同,學者遂成數百年水火,此猶同室之操戈,非崇正學之意也。明季顧涇陽講學東林,力持風節,諸君子嚮風從之矯持太過,遂有朋黨之憂,其名之盛,似東漢諸名士,其禍之烈亦似東漢諸名士,此正學之厄也,論者因逆閹作禍之故,歸咎於講學之非,謂明社之墟,自諸人始,是何異作淫詞,而助之攻也。  正學之由來久矣,然而三代之下,正學之任,皆匹夫師儒之事,帝王未有得焉,故帝王之學,禹湯文武而後,若漢文、唐太宗、宋仁宗,或以質美,或以英明,雖成一代之治,而精一危微之緒,皆有所缺也。國朝聖祖皇帝愛民出至誠,乃物本至仁,無嗜慾,無玩好,無偏好,無偏惡,學以堯舜為宗,道以孔孟程朱為本,古之所謂執中者,殆非小儒之所能窺測而想像萬一,固知正學之統隆於上,故明於下也。是以本朝學術純於勝國,本朝師儒盛於前代,其上有孜孜向道之心,其下無格格不入之故,邪說不得起,異端不得入,本於君身蒸為世道,是即所謂世之盛也,正學這崇於上者也,噫!非後世所得而繼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富順宋芸子太史育仁
中外古今變故書述□日儒
古今詩話菁華
下龍門臨伊水
農業志
古今詩話菁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