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40000023382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寄鶴齋制義文集
描述:
內文:以國繼鄉而學可共者以國繼鄉而倫愈明矣夫國學所以合鄉學鄉有三代之異國無三代之異而原其意皆以明倫設耳且京師為觀化之區新文物者至此而愈急上國實人材之藪修禮教者至此而更詳乃累朝存大同之規雍宮頖水臣士不改其觀瞻而群聖切日用之原人紀天綱鄉國胥歸其振作而後知不必草而不草者亦不待求而自求前聖後聖有至意存焉矣曰校曰序曰庠夏殷周之所以立鄉學夏殷周之所以教鄉人也然所以教鄉人者夏殷周既著其異而所以教國人者夏殷周將無歸於同乎吾思夫學入學而考德藝學之中有校也入學而正齒位學之中有序也入學而設老更學之中有庠也合萬國之鼉鼓歸上都之鹿鳴三代不強為異者三代亦無待異耳未與朝野言同倫先與朝野言同學而或在安邑或在毫都或在豐鎬學之地不同學之名則同撫三代俎豆而禹湯文武如在一堂入學而鼓琴篋學之事有教也入學而歌騶虞學之事有射也入學而執漿爵學之事有養也合數朝之鳳翽覲一代之龍光三代憚於屢更者三代亦無庸屢更耳陰以彝倫為鼓舞顯以學術為依歸而或以忠勝或以質勝或以文勝學之風尚雖異學之名號不異入三代宮牆而禪讓征誅如同一轍學則三代共之此國學所以與鄉學異也且夫三代之國學與鄉學異而鄉學之明倫與國學同也法制無百年而不敝夏之學至殷而必敝殷之學至周而必敝敝之則必修之矣然殷修夏之敝而不更夏之名周修殷之敝而不更殷之名三代以共之者示守先之意三代即以共之者存待後之思也儒生則古稱先而考據未真謬以變置測前人而不知變於鄉未嘗變於國也河出圖而學如故國綴旒而學如故里衍易而學仍如故而天秩天敘之長存於三代間者無論矣教養以遐荒而易陋黨之學至鄉而一陋鄉之學至國而一陋陋之則必父之矣然鄉文黨之學而不能增當之倫國文鄉之學而不能增鄉之倫三代以明之者著王道之同三代即以明之者示王道之易也士風日新月異而根本不植謬以淹通當學問而不知學在人以內不在人以外也思義講而人有君親性情講而人有兄友陰陽講而人有夫婦而大綱大紀之長懸於鄉國間者不外是矣為言其意皆所以明人倫也後王尚富強造士不切於本原故國之中講錢穀者若而人而鄉以下無論矣國之中習刑名者若而人而鄉以下可知矣紛紛之鸞旂芹藻未嘗為孝弟忠信而來豈不貽百世學術之憂乎三代以人倫立之的而薰陶漸染俊秀有操修椎魯亦有懋勉鄉士有踐履農夫亦有率循無一人不在人之中無一人敢見棄於倫之外而時而羽籥時而鼓鐘有血氣即有禮文有知能即有性理不必家喻戶曉而人人懷堯舜之意無非三代之聖人有以啟牖於不知不?者耳叔世崇末務教人不歸於實行故國之中逐文藝者若而人而鄉以下何責矣國之中耽記誦者若而人而鄉以下奚求矣濟濟之棫樸菁莪未嘗為君臣父子而起豈不壞千古學術之良乎三代以人倫垂之則而率作振興詩書有性天几杖亦有道誼豆籩有禮讓夏楚亦有敬恭無一人不為倫常中人無一人不為倫常中學而時而讀法而時而懸象有運動即有禮樂有飲食即有絃歌無俟刑迫勢驅而人人懷禽獸之憂要皆三代之美法有以誘掖於易知易能者耳聖王無成見學宮沿一定之模司徒有惠心學校修五常之典鄉學國學胥是道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刑法志
臺灣詩社記
過黃河而北
農業志
附錄 槱兒遊蘆溝橋筆記
教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