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十月初四日五點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6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十月初四日五點,天尚未明,山氣嚴寒,倍於平地,余起然燈,則廟祝已來扣門兩次,五點三十分稍辨色,一行厚加衣裘,同往日觀峰望東海浴日。峰在玉皇頂之東,迤南二里,行一里餘至其上,則寬平處大於玉皇頂,周可二里餘,左右見海上橫蔽黑雲一道,如萬里長城,有淡紅色如薄霞,隱隱躍躍於黑霧中,如有物在地欲升而 復沈之狀。復候至六點餘,冬風刺骨,冷不可支,白嶺頭回步,未幾,則日輪已升在黑雲之上,光芒為黑氣所濛,不甚射眼,與常時所見初日,了無以異,而昔人所述扶桑赤烏,全體昭融,旭輪日馭,如燈吐燄,上黃白下紫赤,從萬里汪洋中,薄羅蛻脫,作紅嬰出浴之奇觀,不可得見也,反是在九江彭蠡湖口大船上,所見海中出日之形狀,為晃蕩壯麗,蓋非會逢其適不可耳。日觀峰中有石垣,四繚如小城,闢四門,中立一亭,為乾坤亭,亭後為高宗乾隆御製觀日詩 碑亭,二亭皆已頹廢,門與垣亦半頹落,垣後一大石,「鐫孔子小天下處」,峰前半里外斜陡處,設一紅牆如長障,為舊時捨身崖,下即無底絕壑,往往有人投命,故明末山東巡撫築此以蔽,而號愛身焉。此外有長石突出峰外曰探海石,有大石翹聳峰頂曰望海石,有三巨石相續成梁跨崖壑曰仙人橋,其西即萬松山十三層之頂也,自日觀峰望見眾峰,並列地底,欲俯摩其頂,尚在千仞之下,顧見山中東西二大澗,直走如長 虹赴壑,入於汶河,亦汶水之源也,考《水經注》,汶水又南,右合北汶文,水出分水溪,源與中川分水,東南流逕泰山東,右合天門下溪水,水出泰山天門下谷東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竅存,又云其水自溪而東,濬波注壑,東南流逕龜陰之田,又合環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歷中下兩廟間,余按東澗,據《水經注圖》,即《水經注》之南溪水也,西澗,即《水經注》天門溪水也,二澗合流,《水經注》謂之石汶,過泰山明堂,謂之環水,《山海經》所謂環 水出泰山,東流注于汶者也,齊宣王欲毀周明堂,因孟子之言而止,故《史記》〈封禪書〉,《前漢》〈郊祀志〉,載明堂在泰山東北阯,漢武帝嫌其險狹不敞,別營汶水上,南北朝以後,尚見遺蹟焉。姚姬傳謂古時登山,從東谷入,道有天門,古謂之天門谿水,余考漢馬第伯從光武登封,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石壁窅窱,如無道徑,直上七里,天門如穴中視天,按此則又宛然今日南天門之路,不知是從東谷然後轉向南,抑從東谷直上東天門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洪月樵(1993)。[十月初四日五點]。《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24/31.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24/31.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乾隆御製
萬里長城
漢武帝
山海經
洪月樵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問民間疾苦對
列傳六
下龍門臨伊水
列傳五
東西科學考證(講演稿)
臺灣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