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出牯牛嶺山衢不遠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76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出牯牛嶺山衢不遠。見右畔深壑處。兩崖相對。石壁峻立。亦可謂永嘉石門也。山路所見谷壑開處。江洲上覆簣群山。多與江流相錯。有無水者。遠水之紋。列如白線。樹雜其間。宛如盆景。東畔群峰。又開生面。峰峰帶石。密峙如林。爾雅所謂土戴石謂之砠者。石或蹲於峰頂。如佛頭。或擁於山腰如仙掌。或鋒鍔如長墉。或複?如累廈。計一里之間。山上之?。不止百 數。以廬山之廣袤。決不止數千?矗其上。其秀麗如黃子久富春圖。其雄厚則李營邱棧閣山也。行約七八里。而出西峪。進則路上大石鐫佛手巖三大字。仰首而見一亭峙前山。登山而見一洞聳谷裡。則佛手巖御碑亭至矣。 廬山之廣大深奧。人不能寫。廬山之奇特變化。余亦不能寫也。即廬山一角。使元時四大家對而描摹。則清奇濃淡。可以隨人隨地隨時而各成一格。可 以四大家同寫一角為一格。而各成四大觀。若使攝影機攝之。則一片模糊。成一黑屏風。萬萬不能攝出其秋毫。蓋化工非獃物所能得其形相也。余之筆亦攝影機之類。不能追畫中大家。今欲形容廬山。亦苦其變幻無方。而窮於應付。無已。則效時文手避實擊虛之法。寫其山一亭一石。聊擬議其萬一。 御碑亭。乃明太祖製周仙傳立碑而名也。亭在西峪西南。佛手巖上。巖亦眾山中之一?。舊為白鹿昇仙臺。 謂有仙于此乘白鹿上昇。黃梨洲謂宋周益公所登主簿塔。亦當在是。巖下有石參差如指。巨磐如掌。覆成一洞。高有二丈。深廣各四五丈。石室嵌空。舊有石榻。佛手巖名。取像於此也。洞亦名仙人洞。今祀周仙。朱子謂是遠公講經臺。下臨錦繡谷。而洞倚蒼崖翠壁。?嶪凌空。洞前有地。寬可坐百人。洞右谷深若無地。洞中石泉。滴滴不竭。下注成窪。名一滴泉。自巖上御碑亭。四望群峰獻翠。景最清遠。 正門南向。西北見大江。右門見遠山矗一塔。左門俯見巖下仙人洞。與危崖相摩。石屋若在空際。景殊清奇。碑文述周顛在軍旅靈?甚冘。末署侍臣黃某奉?書。碑亭純石造。在深山苦風霜。明朝經數葺。今五百餘年。完全無缺。民國七年再為支撐。余欲亟到天池黃龍。即命輿行。(西邊古龍角石石在道旁)(鐫三大字無他奇)所行路。忽在前見塔下。塔在西方山阜。而處處壑谷間之。谷開處。即見大江。左畔駢列 峰巒。中路亦開一谷。而谷或高或低。谷底有田。如方罫而不多。有蹊徑而細紋。與陡深眩目者又不同。坡坨上時見茅屋人家。行不幾里。過龍角石。石有古鐫龍角巖三大字。約千步。而舁夫止矣。出則見山上一座低平半蕪之寺。署天池寺焉。入寺見圬者鋸者。木材塊石。森列寺內。然亦將就舊規模修整而已。晉慧持舊建之池上寺。經明太祖成祖宣宗三次?建建鐵瓦傑構。不可復矣。惟寺前高大兩狻 猊。石骨斑斕。尚可想見昔時莊嚴。寺中階下兩池。方而長。相連屬。即舊傳文殊開化以兩手插石成池者。水泉仰出。爾雅所謂濫泉。舊有鋸齒龍魚。今余惟見止水穢積而已。天池本山名。在香爐峰迤西。近世乃謂寺後小山為天池山。朱子謂小?絕頂。竟有名池。而周必大則謂天池今不可得。余在寺後四覓。不見池?。登寺後山遠望。亦不見。惟見一塔懸立山前。蓋自御碑亭一路所見高塔。即此塔也。近視乃覺 為廢塔。蓋七成已頹其三矣。塔在山高處。故處處望見。然王文成題刻作廬山最高處。則非。寺東南向。後殿較前殿尤庳。寺西一小石屋。余臨之。則盛名鼎鼎之文殊臺也。臺前一小小石龕供佛像。則昔時所謂舍利塔者也。皆不侔矣。然龕所庋處。則孤危石崖。直聳百尺。下臨無底絕壑。凌空欲飛。倚之眩目悸心。如山欲崩。蓋即古之捨身崖。更名龍首崖者。其境宛在。無所變遷。文殊臺。夙占廬山一絕。蓋在此 不在彼焉。崖上俯瞰高聳之石門。反如井底石。門即天池鐵船二?相對處。非出牯嶺所見之門也。遠望潯陽九派。楚天一碧。始信名不虛傳。臺下昏夜時或見赤火點點發谷中。可比隆慮山谼谷神燈。東坡謂之聖燈巖。世謂之瑞光巖。禱之輒現。人呼佛燈。朱子以無禱見之。今漸不著矣。由天池寺後山徑。攀陟絕險。可至清涼臺。臺廣三四丈。乃巨石拔地而出。四面無附麗。??羅列。可四望。其西見有如城郭而中裂者。是即石門也。惜路險狹。絕壁無梁。 不能一登。爰自文殊臺而下。 天池寺有千年艾萬年松。已不可見。惟見細小矮松。沈歸愚歌黃山萬年不長孤生松。殆此類。附近昔有四仙亭。大林寺。今廢。大林寺有支道林手植檜。大數十圍。高千尺。今未知存否。自此更前行又數里。山水頓異。大石磊磊若小阜。若建瓴。高下出水中。水自前山峭壁下。水去如飛龍。余方賞異境。舁夫忽要余下步。余從之。扶掖踏石。過一澗。又一澗。水滿漫石上。 深處竟無石。躄躠行。已抵?壁下。有水而無路。石大欹傾。日色黯淡。舁夫指石壁一線蘿蔓。復欲強余攀援上。謂過此即黃龍潭。而黃龍寺亦在是。余乃叱之使舁回。蓋公司例。遊一點鐘。一名一角銀。彼欲以不舁得銀。故行此僻途。然亦得以領?幽奧無人之境。未為不佳。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洪月樵(1993)。[出牯牛嶺山衢不遠]。《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23/ce.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23/ce.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王文成
明太祖
洪月樵
萬年松
牯牛嶺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虞衡志
鐵峰詩話
臺語考釋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
列傳七
宗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