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1000002611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吳德功
主題與關鍵字:
瑞桃齋詩話
描述:
內文:嘗考樂府者,繼三百篇而起者也,始於漢初。體則有三言(如〈練時日〉、〈雷震震〉等是。)、四言、五言、六言(如〈妾薄命〉等是。)、七言、雜言;名則分歌(放情長言,雜而無方曰歌。)、行(步驟馳驟,疏而不滯曰行。兼之曰歌行。)、引(述事本末先後有序曰引。)、曲(高下抑揚,委曲盡情,以道其微曰曲。)、吟(悲憂深思,以仰其鬱曰吟。)、辭(因其立詞之意曰辭。)、篇(本其命篇之義曰篇。)、唱(發歌曰唱。)、調(條理曰調。)、怨(憤而不怒曰怨。)、嘆(感而發言曰嘆)等。又有以弄、以章、以度、以思、以樂、以愁名者。徐伯魯 先生云:「唐庚言古樂府命題,皆有主意。後人因以為題,直 當代其人措詞,有所分別。」而胡元瑞 則又謂:「漢魏歌行吟引率可互換,唐人稍別體裁,然亦不甚遠也。」 大抵體之正者,以五言為主。猶三百篇中,句法無所不包,以四言為主是也。故《譜》 內樂府大都五言,附以七言。他體所以不列《譜》者,以其體雖有定局,而字句音節多寡長短,語出天然,皆屬任意,從何分補之,舉一隅以三隅反可也。篇法古曰「章」,今曰「解」。然《三百篇》一首詩中合為一章,亦分為數解。故樂府大都不著解者,通為一章。作法前有束,後有結,有埋伏、有照應、有過渡、有聯絡、有比興。賦有風雅,頌有豔趣。亂豔在曲前,趣與亂在曲後,凡古人曲用之。總之意句不得重複,前後綰應森細 。著解者,詞意循環相生,韻或一韻到底,或數句轉韻,隨人便用。至其所以與古詩不同者,蓋樂府兼雜體而用之。寧樸毋巧,寧疏毋鍊。不涉議論,酌量於淺深之間,而以峭勁為高古。詩則有定製,要以矯健而含古意。少不覺促,多不覺煩為妙。大抵古人作樂府,有辭(字句也)有聲(字之音也),可被管絃。漢以後節奏漸亡,往往以時事創立新題,名為樂府。而實與漢不同,故謂之新樂府。又或借古題以發己意,名為擬作,並不必論諧音 、播金石 也。徐伯魯曰:「樂府者,樂官肄習之章也。」 劉勰曰:「詩為樂心,聲為樂體。體在聲,故瞽師務調其器;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 雖然難言矣。「工於詞者未必協於調,諳於律者未必佳於詞。安得律詞兼善者,而使之作樂哉。唐虞三代不可及矣。漢興高帝命叔孫通因樂人制宗廟樂,房中之樂則命唐山夫人造詞。武帝時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較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可謂當矣。然「桂花雜曲 ,麗而不經;赤雁群篇,靡而非典。逮及晉世,傅元、張華曉暢音律,所作多有可觀。然荀勗改杜夔之調,聲節哀急,不足多也。自梁陳以及唐宋,新聲日繁。然按之古詞,則相去遠矣。」 胡元瑞曰:「三百篇薦郊廟、被絃歌。詩即樂府,樂府即詩。猶兵寓於農,未嘗二也。《詩》亡樂廢,屈宋代興。〈九歌〉等篇以侑樂,九章等作以抒情,而歧 途兆矣。至漢郊祀十九章,與〈古詩十九首〉不相為用。則詩與樂府門類始分,然厥體未甚相遠。如〈青青園中葵〉、〈盈盈樓上女〉,靡非樂府也。自魏文兄弟唱酬新什,更創五言節奏格調,迥與古異,自是有專工其詩者,有偏長樂府者。梁陳以下,樂府古詩,變為律絕。唐人李、杜、高、岑 名為樂府,實則歌行。」下此益入卑庸怪麗矣。「唐末五代後,復變詩餘。宋人之詞,元人之曲,制作紛紛,皆曰樂府,不知古樂其亡久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2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宗教志
列傳六
天山賦並序
刑法志
列傳二
古今詩話菁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