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列傳六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3000001936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通史
描述:
內文: 循吏列傳 陳 璸 陳璸,字文煥,號眉川,廣東海康人也。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授古田知縣。四十一年調臺灣。清操刻苦,慈惠愛民。公務之暇,時引諸生考課,與談立品敦行。夜自巡行,詢父老疾苦。聞織讀聲,則叩門入見,重予獎賞;或有讙飲高歌者,必嚴戒之。歲祲,發倉以賑,窮黎感其德。明年,調刑部主事,遷郎中。四十九年,由四川提督學政任臺廈道,士民聞其再至,爭趨海澨迓之。至則以興化易俗為務,作育人材,文風丕振。始建萬壽宮,並修文廟、明倫堂、朱子祠,設十六齋以教諸生,置學田為膏火。凡所創建,親董其事,終日不倦。官莊歲入三萬兩,悉以歸公,秋毫不染;其廉介如此。五十三年擢湖南巡撫,單騎赴任。一切文移,盡出己手。翌年入覲,上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十二月,調福建巡撫,溫旨嘉賚。陛辭,問『福建有加耗否』?答曰:『臺灣三縣 無之』。上曰:『從前各州縣有留存銀兩,公費尚有所出。後議盡歸戶部,州縣無以辦公。若將火耗分毫盡禁,恐不能行;別生弊端,反為民厲。故為吏須清,然當清而不刻,方能官民相安』。五十五年七月,奏言『防海之法與防山異,山賊之嘯聚有所,而海寇之出沒靡常;而臺灣、金、廈之海防,又與沿海不同。何也?沿海之患,在於突犯內地;而臺、廈之患,在於剽掠洋中。欲防臺、廈,必定會哨之期、申護送之令、取連環之保。今提標水師五營、澎湖水師二營、臺協水師三營,各有哨船。宜大書某營字樣於旗幟,每月會哨一次。彼此交旗為驗,呈送提督查核;若無交旗,即察取其營官職名;若有失事,即察取巡哨官職名;則會哨之法行矣。商船不宜零星放行,無論廈去臺來,須候風信,齊放二、三十艘出港,臺廈兩汛各撥哨船三、四號,護送至澎交代。各取無事之結,月送督撫查核。如無印結,即以官船職名申報,則護送之法行矣。商船二、三十艘同時出港,官為點明,各取連環保結,遇賊相救;否以通賊論,則連環保之法行矣』。疏下部議,以煩瑣難行。上特韙之,著如所言。五十七年十年,卒於官,下旨軫悼,追贈禮部尚書,賜祭葬,謚清端。雍正八年,詔祀賢良祠。璸治臺有惠政,臺人思之,塑像於文昌閣,誕日張燈鼓樂以祝。及卒,哭之。入祀名宦祠。 季麒光 季麒光,江蘇無錫人,康熙十五年進士。二十三年,知諸羅縣事。臺灣初建,制度未備,大府每有諮詢,麒光輒陳其利害,語多採納。既又言曰:『臺灣有三大患,而海洋孤處、民雜番頑,不與焉。一曰賦稅之重大也。臺灣田園分上、中、下三則,酌議勻徵矣。然海外之田與內地不同;內地之田多係腴壤,為民間世守之業;臺灣水田少,而旱田多砂鹵之地,其力淺薄,小民所種,或二年、或三年,收穫一輕,即移耕別地。否則委而棄之,故民無常產;多寡廣狹亦無一定之數。況田租之最重者莫如蘇松等府,每畝輸納一斗五、六升至二斗,止矣。今田園一甲計十畝,徵粟七石、八石,折米而計之,每畝至四斗、三斗五、六升矣。民力幾何,堪此重徵乎?況官佃之田園盡屬水田,每歲可收粟五十餘石。鄭氏徵至十八石、十六石,又使之辦糖荳草油竹之供。文武官田園皆陸地荒埔,有雨則收,無雨則歉;所招佃丁,去留無定。故當日歲徵粟十二萬有奇。官佃田園九千七百八十二甲,徵至八萬餘石。文武田園二萬二百七十一甲,僅徵四萬石,亦因地以定額也。人丁之稅,莫重於山之東西、河之南北,謂其地曠土疏,故取足於丁也。然稻麥黍稷生之,梨棗柿栗生之,棉荳竹生之。一頃百畝止納銀三、四兩,輕於彼而重於此,猶可言也;大江左右,田稅既重,丁稅不過一錢,且或一家數口而報一丁,或按田二、三十畝而起一丁,未有計口而盡稅之如臺灣者,未有每丁重至四錢八分如臺灣者也。今既多其粟額,而又重其徵銀,較之鄭氏則已減,較之內地則實難。所幸雨暘時若,民力可支;倘卒遇凶荒,莫可補救。所謂不患於瓦解,而患於土崩者,正今日之情形也。一曰民兵之難辦也。臺灣之兵多係漳、泉之人,漳、泉之人多係投誠之兵,親戚故舊尚在臺灣,故往來絡繹,鹿耳門之報冊可查也。但此輩之來,既無田產,復無生計,不託身於營盤,而潛蹤於草地;似民非民,似兵非兵。里保無從問,坊甲無從查。聚飲聚賭,穿壁踰牆,無賴子弟,倚藉引援,稱哥呼弟。不入戶,不歸農,招朋引類,保無奸慝從中煽惑、始而為賊、繼而為盜、卒乃啟爭長禍如胡國材、何紀等者乎?然其所以難於稽察者,荒村僻野,炊星散,或一、兩家四、五家,皆倚深篁叢竹而居,非如內地比廬接舍,互相糾結。查此則徙彼,查彼則避此。保甲之法,可行於街市,而不可行於村落者,一也。一兵之家,或二或三,名曰火兵,出入鄉市,罔知顧忌。無事則假兵之名,有事則非兵之實。姓氏互異,不辨真偽,二也。況臺灣之兵,皆抽調之實額。如有死亡,即行報補。今竟將佃民收充入伍,是營內多一兵,即里內少一丁矣。丁既為兵,則稅不輸、役不任矣。奸民輾轉依附,爭相效尤。若不思患豫防,亟加整飭,所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者,即此是也。一曰蔭佔之未清也。賦從田起,役從丁辦,此從來不易之定法也。臺灣自鄭氏僭竊以來,取於田者十之六、七,又從而重歛其丁。二十餘年,民不堪命。既入版圖,酌議賦額,以各項田園歸之於民,照則勻徵,則尺地皆王土,一民皆王人。正供之外,無復有分外之徵矣。乃將軍以下復取鄭氏文武 遺業,或託招佃之名,或借墾荒之號,另設管事,照舊收租。在朝廷既宏一視之仁,而佃民獨受偏苦之累,哀冤呼怨,縣官再四申請,終不能補救。且田為有主之田,丁即為有主之丁,不具結,不受比,不辦公務,名曰蔭田;使貧苦無主之丁,獨供差遣。夫蔭丁有形之患也;蓋免一丁,而以一丁供兩丁之役,弱為強肉,則去留有生死之心。勉從而不懷仁,力應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固宜深慎。佔田無形之患也;小民終歲勤劬,輸將恐後,以其所餘,為衣食吉凶之用。今既竭力於公私,家無餘積,田主非其世業,豐則取之,凶則棄之。萬一佃丁,無所抵償,重洋孤島,何以為恃?此蔭佔之弊,初若無甚輕重,而關於國計民生為甚大,則籌之不可不早。昔賈誼洛陽少年,當漢文治安之日,猶稽古按今,為流涕太息之陳;況海疆初闢,瘡痍湯火之餘,憂前慮後,正在此時。卑縣一介書生,遠遜古人,而身任地方,少知治禮。故干犯忌諱,以竭愚衷,惟憲臺留意焉』。麒光以諸羅偏僻,民番雜處,首興教育。又以文獻未修,久而荒落,乃撰府志。總其山川、風物、戶口、土田,未畢,翌年以憂去,巡道高拱乾乃因其稿纂成之。 蔣毓英 蔣毓英,字集公,奉天錦州人,以蔭生知泉州府。康熙二十二年,清人得臺灣,督 撫會疏交薦,遂調臺灣知府。既至,經理三縣疆域,集流亡,勤撫字,相土定賦,以興稼穡。臺灣固有學宮,制度未宏,二十四年與巡道周昌拓而大之。又設義學,教子弟,勗以孝悌力田之道,一時稱良吏焉。二十八年,陞湖南鹽驛道,士民告留,不得,建祠以祀。 張(王尹) 張(王尹),山西崞縣人,歲貢生。以康熙二十九年,任諸羅知縣。邑土廣漠,多未開墾,招徠流氓拓田,黽勉撫綏,至者如歸市。不數載,農事大興,民亦殷庶。三十一年,蝗,日巡阡陌,憂形於色。竭誠祭禳,雖災不害。性恬淡,寡言笑,蒞職四年,未嘗輕笞一人、嫚一士。二十九年,陞河南彰德府同知。邑人念其惠,塑像於府治竹溪寺。 靳治揚 靳治揚,滿州鑲黃旗人,以筆帖式歷漳州知府。康熙三十四年,調臺灣府。蕩滌草竊,招撫土番,捐資以修文廟;尤雅意作人。番童有未知禮義者,立社學,延師教之,民稱其德。四十一年,陞廣東高雷廉道,請祀名宦祠。 李中素 李中素,字鵲山,湖北西陵人。始任湘鄉教諭,以卓異擢閩縣。康熙三十四年,調 臺灣。善聽訟,遇有冤獄,必竭力申救,而頑梗者則繩之。嘗攝府學篆,教諸生以孝弟,次及文藝。 衛台揆 衛台揆,字南村,山西曲沃人,以蔭生知漳州府。康熙四十年,調任臺灣,以廉能稱。始建崇文書院,時延諸生,分席講藝,親定甲乙;文學以興。四十四年,歲饑,請蠲本年租賦。在任之中,民安衽席。秩滿,陞廣東鹽法道,臺人建祠祀之。 孫元衡 孫元衡,字湘南,江南桐城人,以貢生知四川漢州同知。康熙四十二年,遷臺灣府同知。性溫厚,於物無忤,而秉志剛正,不屈權勢,凡不便民者悉除之。 宋永清 宋永清,山東萊陽人,以漢軍監生,康熙四十三年知鳳山縣事。為政清肅,新學宮,建衙署,創義塾,百廢俱舉。邑治東門外有良田數百甲,歲苦旱,永清發倉穀千石貸民,築堤於蓮花潭,長千三百有餘丈,以資灌溉。歲乃豐。郡南有法華寺,為夢蝶園故 址。四十七年,永清新建前殿,祀祝融;別闢曠地,蒔花果。築茅亭於鼓樓之畔,顏曰「息機」。公餘之暇,時憩於此。素工詩,好吟。每與邑人士講學,文教以興。著溪翁詩草。五十一年,秩滿,陞延慶知府。 周鍾瑄 周鍾瑄,字宣子,貴州貴筑人。康熙三十五年,舉於鄉。五十三年,知諸羅縣事。性慈惠,為治識大體。時縣治新闢,土曠人稀,遺利尚巨。乃留心咨訪,勸民鑿圳;捐俸助之。凡數百里溝洫,皆其所經畫;農功以興。又雅意文教,延漳浦陳夢林纂修邑志。當是時諸羅以北,遠至雞籠,土地荒穢,規制未備。鍾瑄於其間,凡可以墾田建邑、駐兵設險者,皆論其利害。稿成未刊,尋擢去,後多從其言。邑人念之,肖像於龍湖巖以祀。 黃叔璥 黃叔璥,字玉圃,順天大興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歷任京秩。六十一年,始設巡視臺灣御史滿漢各一員,廷議以叔璥廉明,與吳達禮同膺是命。達禮,正紅旗人也。既至,安集流亡,博采輿論,多所建設。著赤崁筆談、番俗六考,志臺灣者取資焉。越十 九年,有張湄者,亦巡臺御史,愛民造士。湄字鷺洲,浙江錢唐人,雍正十一年進士。以翰林轉御史。著珊枝集、瀛壖百詠。 秦士望 秦士望,江蘇宿州人,以拔貢生出仕。雍正十二年,調彰化知縣。邑治初建,制度未詳,即以興學致治為心,凡有利民,罔不為之。翌年,倣諸羅之法,環植刺竹為城,建四門,鑿濠其外。又造西門外大橋,通來往。前時臺灣瘴癘盛、水土惡,鄉僻之人每患癩疾,無藥可治,父母棄之,里黨絕之,流離道路,號為天刑。士望見而憫之,慮其感染,建養濟院於八卦山麓以居之,旁及廢疾之人,養之醫之,民稱善政。 陸 鵬 陸鵬,字西溟,浙江海鹽人。康熙五十六年舉人。初授奉化教諭,以卓異薦陞連江知縣,調諸羅。安輯庶民,撫柔番社,治稱最。後丁母憂,嗣任泉州糧捕通判。乾隆八年,調澎湖。治事之暇,則以興學為務;每逢朔日,集諸生於媽宮公所,課以文藝,而尤敦品行,澎之士風為之一振。越年十一月,卒於官。 曾曰瑛曾曰瑛,江西南昌人。乾隆十一年,任淡水同知,兼攝彰化縣事。時同知駐縣治,曰瑛以彰化建設二十餘年,尚無書院,慮不足以育人才,乃捐俸倡建白沙書院於文廟之西。既竣,手訂規條,撥田為費,復延名師以教。落成之日。賦詩以示諸生,遠近傳誦,尋陞臺灣知府,有政聲。彰化文教之興,曰瑛啟之也。 朱 山 朱山,浙江歸安人。乾隆十六年進士。二十年,知彰化縣。下車謁廟畢,視獄,問獄吏曰:『彼繫囚者得毋巨盜乎』?對曰:『小竊爾』。曰:『小竊何足繫』?悉召於庭而縱之,各予十金,使治生。曰:『吾與汝約,再犯無赦』。亡何獲一賊,訊之,則前所縱也。山語役曰:『初法必行,當杖斃之』。亡何,復斃一賊,邑人驚駭。相戒曰:『是真健吏。毋犯法』!亡何,又獲賊,方喝杖,見其面有淚痕。山曰:『犯法者死,何哭為』?對曰:『小人自知必死。適與母訣,故悲爾』。偵之,果一嫗抱席哭,將裹屍去。山曰:『渠有孝心,尚可改』。再予十金,且嚴飭曰:『汝持販他方求衣食,毋居此,為老捕捉也』。其人叩頭去。山為政謹慎,聽訟時,但集兩造於庭而判之,案無積牘。彰署固有私,歲入數千金,山不受。言曰:『正供而外,則屬橫征,為民牧者豈可使民貧困乎』?巡道德文視彰,故事供帳甚奢。山不可,但饋米十石、羊四羊空。 文銜之,俄而檄下,命冊丈田。山力爭曰:『彰地初闢,半斥鹵,與他邑異。前時清丈,曾留餘地,以舒貧苦。今若再丈,將大病民,山不忍為也』。而文催愈急。邑人士謀賂萬金以免,山不可,曰:『吾在此,斷不使諸公賄上游也』。遽令奪鏹橐歸。文聞之,大怒,劾山私收採買。報罷,山被逮。邑人數萬爭揭竿逐委員,勢洶洶。山揮手止,語且泣曰:『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殺我,非愛我也』。百姓曰:『若然,則我等護公往鞫。有不測,願同死』。甫登舟,而擔饋糗糧者,投艙幾滿。一男子持百金獻。問之,對曰:『公再縱之賊也』。曰:『何為』?曰:『受金後,改行販魚,已成家矣。今聞公遠行,母命來報恩』。山曰:『我實未知汝手中金,安知非盜而遺我耶』?曰:『公不受,是猶以賊視我也。歸何以見母,不如死』!躍入海。舟子急救,山乃受之。繫省月餘,福建將軍諗其冤,請赦。召見,復原官,再遷灤州知州。將之任,途赴里門,見非故廬,不敢入。已而妻子出迎,曰:『嘻!此君前年罷官時,彰化士民送我家居此者也』。出券視之,購價萬金。 胡邦翰 胡邦翰,浙江餘姚人。乾隆十七年進士。二十七年,調彰化知縣,整剔利弊,頗多建設。先是水沙連荒埔,開墾成田,已報科矣;疊遭水災,多崩壞,歲又不稔,賦課未 除,追逋日至。邦翰聞之,為陳大府,述苦狀。已而總督巡臺,復請之,導往詣勘。總督憫其誠,奏請豁免荒田數千甲、供課數萬石,並請減則。詔至,業農大喜。為位於水沙連天后宮中,每逢誕辰,備禮以祝。其後有胡應魁者,亦良吏也。 應魁,字鶴清,江蘇曲阿人。以會魁為廬州教授。嘉慶元年,調彰化知縣。時陳周全亂後,餘黨未平,應魁盡力搜捕,安輯流民。慨然以振興文教為任,月試書院,親為評點。初,城中乏泉,汲者須赴東郊紅毛井,路遠弗便。而東門外李氏園,忽得泉甚甘,眾爭汲,禁之不聽,訟於官。應魁捐俸買之,號古月井。嗣建太極亭於署後,以收八卦山峰之秀。任滿,陞淡水同知。蔡牽之亂,防堵有功。卒於官。 胡建偉 胡建偉,字勉亭,廣東三水人。乾隆十年成進士。十四年,授直隸無極縣,洊陞同知。三十一年,任澎湖通判。澎為海中群島,地瘠民貧。建偉盡心教養。先是澎士獨學無師,為建文石書院,親校文藝,手訂學約十條,以為程式。又勸各社多設義塾,助其經費,時往視之。然澎士赴試臺郡,淹留數月,或以無資,中途而反;乃請大府,照南澳之例,由澎扃試,送院考取。復於郡中創澎士試寓,眾感其便。每值農時,輒行郊野,詢問疾苦,有弊則除。協標戍兵,驕悍成習,欺擾鄉人,每裁以法。其怙惡者,則請 主將革之。建偉以澎湖開闢已久,而文獻無徵,前任通判周于仁僅成志略一卷,版又失傳,乃輯澎湖紀略十二卷刊之。三十八年,陞北路理番同知。澎人士感其德政,為位書院,至今談者稱為治澎第一。 于仁,字純哉,四川安岳人。康熙四十七年舉人。雍正十一年任通判。遇事果斷,不畏強禦。十三年,奉檄清丈,勸民墾荒,闢地一百四十餘畝,資給牛種耕具。吏無侵漁,民沾實惠。俸滿回籍,澎人建祠祀之。 薛志亮 薛志亮,字耘廬,江蘇江陰人。乾隆五十八年進士。嘉慶十一年知臺灣縣。蔡牽之亂,募勇守城,與民同疾苦;而游擊吉凌阿號能兵,民間為之謠曰:『文中有一薛,武中有一吉,任是蔡牽來,土城變成鐵』。及平,延教諭鄭兼才、謝金鑾合修縣志,旋擢北路理番同知,兼海防。倡建鹿港文祠、武廟,踰年成,而志亮已調任淡水同知。嗣卒於官。其後與袁秉義、李慎彝、婁雲、曹謹,俱祀淡水德政祠。 秉義,字介夫,直隸宣化人。乾隆三十一年進士。五十三年任淡水同知。時淡水方遭林爽文之變,地方未謐,秉義既至,摘奸除暴,禁賭尤嚴。五十六年再任,人畏其明。 慎彝,字信齋,四川威遠人。嘉慶十三年進士。曾任臺灣縣。道光六年署淡水同知。始建廳城,與紳士鄭用錫、林國華同董其役。越三年,陞任噶瑪蘭通判。 婁雲,字秋槎,浙江山陰人。以監生納捐知縣,奉檄來臺。道光十六年,任淡水同知。淡為山海奧區,閩粵分處,據地爭雄,每有睚,輒起械鬥。雲乃集耆老,陳利害,立莊規四條、禁約八條,俾之遵守。又勸各莊設社倉,續修明志書院,以教以養。大甲溪為淡、彰交界,奔流而西,以入於海,夏秋盛漲,一望無涯,而駕舟者多土豪,藉端勒索。少不如願,即肆剝掠,行旅苦之。雲籌設義渡,捐廉以倡,復向紳富勸輸,得八千九百餘圓,置田息,充經費,凡設六渡。而塹南之白沙墩、塹北之金門厝,每至季秋,各架浮梁,以利往來,人稱善政。 謹別有傳。 吳性誠 吳性誠,字樸庵,湖北黃安人。以廩生捐納縣丞,來閩候委。嘉慶二十年,任下淡水縣丞,倡建書院。二十一年春,署彰化知縣。適穀貴,盜賊竊發,性誠急勸業戶平糶,發穀熬粥,以食貧民,故饑而無害。平居課士,多得真才。建忠烈祠於西門內,以祀林、陳、蔡三役死事諸人。後以卓異,擢淡水同知。未幾,以病告歸。 蔣 鏞 蔣鏞,字懌弇,湖北黃梅人。嘉慶七年進士,補連江縣令。道光元年,任澎湖通判。慈惠愛民,文武相濟。文石書院建後,歷年久圮,鏞自為山長,以束修充修費,評校文藝,如師弟然。九年六月,卸事。十一年春,復至。會鹹雨,翌年大饑,稟請發帑賑恤。先捐義倉錢三千五百餘緡,以貸貧民,借碾兵穀數百石平糶,存活頗眾。前後治澎十餘年,多所興置。又輯澎湖續編一書,以補胡氏所未備。十六年九月,去任,澎人念之,與韓蜚聲俱祀書院。 蜚聲字鵝湖,江西鉛山人,以監生出仕。嘉慶二年,任通判。恤民重士。曾修文石書院。卒於官。 周 凱 周凱,字仲禮,浙江富陽人。嘉慶十六年,成進士。道光二年,授湖北襄陽知府。六年,遷江西督糧道。十三年,以興泉永道署臺灣兵備道。時張丙亂後,民心未定,凱至,督搜餘黨,凡被脅者宥之。而叛卒中有謀起事者,獲其諜林振,乘夜大索。及明,會營禽之,悉置諸法。十六年九月,再至臺灣。十月,嘉義沈知等聚眾謀亂,掠下茄苳糧館,殺汛弁兵丁,即與總兵達洪阿平之。而大莆林之陳燕、岡山之吳幅已謀起應,亦 勦之。前後搜捕二百八十餘人,皆分別處死。地方以寧。十七年卒,年五十有九。凱工書畫,素愛才,及門多英俊。著內自訟齋集、廈門金門兩志。 曹 謹 曹謹,字懷樸,初名瑾,河南河內人。嘉慶十二年,舉於鄉,以大挑知縣,籤分直隸,歷署平山、曲陽等縣。道光十四年,揀發福建。十六年,署閩縣,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十七年春正月,知鳳山縣事。時臺灣班兵廢弛,總兵達洪阿頗有意整剔,選六百人,練為精兵,歲犒錢二萬五千餘緡。巡道周凱贊之,飭府廳縣捐助其半。及姚瑩任巡道,以練兵事,下各屬酌議。謹力陳不可,語在軍備志。謹既抵任,親視隴畝,至下淡水溪畔,慨然歎曰:『是造物者之所置,而以待人經營者』。當是時,鳳山平疇萬頃,水利未興,一遭旱乾,粒米不藝。謹乃集紳耆、召巧匠,開九曲塘,築堤設閘,引下淡水溪之水以資灌溉;為五門,備蓄洩。公餘之暇,徒步往觀,雜以笑言,故工皆不怠。凡二年成。圳長四萬三百六十丈有奇,潤田三千一百五十甲。其水自小竹里而觀音,而鳳山,又由鳳山下里而旁溢於赤山里。收穀倍舊,民樂厥業,家多蓋藏,盜賊不生。十八年,巡道姚瑩命知府熊一本勘之,旌其功,名曹公圳,為碑記之。已而大旱,溉水不足。復命貢生鄭蘭生、附生鄭宜治曉諭業戶,捐資增鑿,別成一圳,名新圳,而以前為舊 圳,潤田尤多。二十年,陞淡水同知,士民攀轅涕泣,祖餞者數千人。既履任,慈祥惠民,興利除弊。二十一年,英人犯福建,輒窺伺雞籠,鎮道併力籌防。謹以淡水沿海,沙汕延長,自雞籠以至大安,凡可以泊舟者,皆囊沙為堵,練鄉勇守之。又以廳治薄弱,別築土城為藩,植竹鑿濠為犄角。二十二年,英艦入大安,謹督兵勇禦之。編漁舟,禁接濟,設哨船,邏海上。先後獲海寇三起,解郡正法。鎮道嘉之。當軍興之際,謹以班兵無用,請停防洋經費,專練鄉勇。姚瑩不許。然瑩亦知班兵之罷弱,非整飭不可,自選精銳六百人,厚給餉糈而教訓之,欲以漸及各營。其後遂裁兵募勇。二十四年,漳泉籍民械鬥,四邑騷動。謹聞報,趣赴彰、淡之交止之。駐大甲兩月餘,集耆老,陳利害,鬥稍息。治民以寬,而非法必罰,猾胥土豪皆屏息莫敢犯。蒞治五年,日以興文教、崇實學,為淡人士倡。朔望必詣明倫堂,宣講聖諭。刊孝經小學,付蒙塾習誦。公餘之暇,每引諸生課試,分獎花紅。淡水固有學海書院,工未竣,捐俸成之。增設鄉塾。淡之文風自是盛。二十五年,以病去,淡人念其遺愛,祀德政祠。而鳳人亦建祠於鳳儀書院內,春秋俎豆,至今不替。光緒二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奏祀名宦祠,詔可。 曹士桂 曹士桂,字馥堂,雲南文山人。道光二年,舉於鄉。嗣以大挑知縣,籤分江西,歷 署興安、龍南等縣。二十四年,以捐辦米石,咨部議敘。二十五年十月,陞鹿港同知;越二年正月,始蒞任。旋署淡水廳事。甫三日而大甲有漳泉之鬥。冒雨往,曉諭莊民,事始息。善聽訟,有獄則斷,案無積牘,顧未嘗妄刑一人。性恬淡,無仕宦習,蔬糲自甘。淡廳固有陋規,屏不取。受事九月,以積勞病,猶力疾視事,遂卒於任。淡人士念其惠,祀德政祠。同治六年,廳紳陳維英等請與曹謹並祀名宦祠,未准。 嚴金清 嚴金清,字紫卿,江蘇金匱人。以監生捐納知縣。同治五年,署淡水同知。時政務廢弛,多事姑息。金清竭力整剔,遇事敢為。淡自設學以來,禮樂尚缺,籌款購置,祀事孔明。復捐千金,為紳富倡,則於竹塹、艋舺各設明善堂為義倉,附以義塾,以為教養之資。先是廳轄有義塚一區,久為勢豪所佔。金清聞之往勘,復其址,並禁騷擾。民有訟者,立判曲直,案無積牘。眾感其便。 陳星聚 陳星聚,字耀堂,河南臨潁人。道光二十九年,舉於鄉。捻黨之亂,督率鄉團,以功授知縣。同治十年,陞任淡水同知。淡水地廣,延袤數百里,而同鑼灣、三角湧、大嵙崁等,皆僻處內山,為盜賊藪,劫殺頻仍。前任同知以是被劾。星聚懸賞緝捕,親赴 南鄉,遂獲匪首吳阿來誅之。次第肅清。在任五年,頗多善政。光緒四年,臺北建府,裁同知,調任中路。越數月即授臺北知府。諸皆草創,躬任其難,而城工尤巨。方竣而遭法人之役,集紳民,籌守禦,眾亦踴躍效命。及和議後,以勞卒於官。 連橫曰:吾生以來,所聞治臺循吏,若夏獻綸、程起鶚,皆嘖嘖在人口中。而余年尚少,不能詳其事,又不能得其行狀而為之傳,惜哉!獻綸,新建人,受知於大學士左宗棠。同治十二年,任臺灣道,整齊吏治,揣抑豪家。牡丹之役,參贊尤多。起鶚,山陰人,歷任臺灣、臺南兩府,署兵備道。潔己愛民,獄多平反。而皆卒於臺灣。余之所聞僅此。然臺自設官後,二百數十年矣。而舊志所傳循吏,不過十數人。貪鄙之倫,踵相按也。嗚呼!非治之難,而所以治者實難。古之與今,猶一貉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雅堂(1991)。[列傳六]。《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c7.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34/c7.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興泉永道
文石書院
孝悌力田
明志書院
學海書院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度支志
關征志
列傳六
外交志
虞衡志
臺灣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