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乎!滄桑之說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21000002204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先生餘集
描述:
內文:烏乎!滄桑之說,豈不信哉!臺灣締造僅三百年,而水陸變遷已數十見。南郡當荷人建築赤崁樓之時,環樓皆海也,駐兵置砲與王城相犄角,荷蘭之舟得泊樓外。滿潮時水高四五丈,距南三百餘武,有大井頭者,則番舶登岸汲水之地。而東南之打銀街、東北之鴨母□街,悉為內海,掘地丈餘,即見黑泥;然則樓以西皆屬洋洋巨浸。今之關帝港、媽祖港、王宮港、蕃薯港、佛頭港、頂下南河、均為市廛之所,而港道猶存,固舊時之內海也。蓋當時有明之季,赤崁樓址為一小嶼,高三四丈,今猶巍然,歸清以後,漸填平,地至老古石街。及乾隆三十餘年,老古石以西之海,又填為淺地;然安平往來,尚以舟楫,故有安平晚渡之景。洎光緒初年,建造一鯤身砲臺,並築安平大道,而昔之乘舟者,今則駕車矣。夫安平當歸清之時,尚為海中孤島,舊志地圖原不與七鯤身北線尾連絡。志曰:「臺海汪洋,可泊千艘。」臺海在安平之內,為今魚塭。延平伐臺,曾泊師船,道光二年夏秋大雨,兼旬不霽,曾文灣裡各溪之水,淜湃而出,塗泥歸墟,所謂臺海者盡填平地,即今之菅仔埔也。平原數十里地宜薯蔗,然鹹質尚濃,沙浮土鹵,尚未可以種稻爾。顧移住之民逐年而盛,至今已成百十村落。又如鹿耳門者,昔亦海中孤島,住民百餘家,鄭氏於此建築砲臺,清代戍兵駐守,蓋臺南之一要害也。康熙六十年夏,朱一貴踞臺時,藍廷珍率師來伐,林亮董方首先登岸,奪取砲臺,乘勢進攻安平,則鹿耳門之為要害可知。其後因大風雨,海水浸天,而鹿耳門社突沉於海,人民家屋靡一存者;故至今兩汕分列,水激沙鳴,過者或不知其為鹿耳門也。又門以內至安平鎮,昔亦內海,潮高可三四丈,巨艦可以出入,荷蘭踞臺後,因慮鄭師來伐,沈舟以塞。而延平一至,潮水驟漲丈餘,小大戰艦啣尾而渡,縱橫畢入,荷人大驚,以為自天而下。是時茍無潮水,則鄭師亦不能飛渡也。然洎今安平日淤水淺,且不可航,而港幾廢矣。烏乎!盛衰之理,雖曰人事,豈非天哉?
出版者:
連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74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埔里社(第十)〔志〕
十二點七分至德州
問民間疾苦對
列傳一
開闢紀
撫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