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居京幾兩月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21000002122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先生餘集
描述:
內文:居京幾兩月,日事徵逐,欲為塞外之遊,以覽其山川之勢。而京友無肯偕往者,余於是攜一?被,珥一筆,持一仗,以作張家口之行。 京張鐵路為通蒙古之道,粵人詹天祐所督造。其材料悉取諸國中,路險阻,越山行,以貫長城內外,故建築難。然自開通以來,蒙古之貨物悉以是郵,故收利絕鉅。車站在西直門外,而總站在豐臺,與京奉津浦相接軌,是為北方之要道。上車行,未幾至清華,有美國所建之大學,以培育人士,其經費則以庚子之賠款充之。又有製革廠,北方產皮多,利外溢,所製簡漏,而今以新式用之,則其效必顯。少頃至南口,則居庸之南也,曰下關,有城守焉。出北門十五里,曰中關,又為之城。又十五里,曰上關,則居庸也。城之南門,石刻「古雄關」,字大徑尺,車行其右,氣象幽偉,為古者用軍之地。淮南子曰:「天下有九塞,居庸其一。」又北十五里,為八達嶺,明大將軍徐達大破元兵之處也。鑿隧通路,其旁有宋楊五郎石像,屹立山頭。八達嶺之北門,大書「北門鎖鑰」,為景泰三年建,此則長城之隘也。長城為秦王政所築,起臨洮,終遼東,蜿蜒萬餘里,為世界鉅工之一。城高四十尺,厚二十餘尺,壘磚為之,每重四十餘斤。吾於青龍潭得一磚,堅若石,欲攜歸,以重而止。自秦以後,歷代修之,用以備胡,蓋中國之遭胡患也久矣。然蒙古已馴弱,弓矢來庭,撫之若郡縣,而活佛不服,稱制自娛,故余欲至庫倫,一窺其變也。過嶺為懷來縣,則土木堡,明英宗蒙塵之地也。茍無于忠肅者,南朝天子安得生還耶?宣化為關外重鎮,秦漢之上谷也;元初建上都,歲一駐蹕。顧自南口至此,車行山谷間,或越長城而過;山多童,間有樹木,屬梨棗,時尚未花。而蒙古人驅駱駝以行者,每群數十,鈴聲斷續,偪仄官道中,亦一創見,入夜至張家口。 同車粵人霍幹唐亦欲赴蒙古者,遂偕宿於張綏鐵路總局。張綏鐵路者,起張家口,至綏遠城,中經山西之大同,為北界交通之道。時方建築,其局員多粵人,聞我輩遠來,禮遇甚優,可感也。 越早偕幹唐等乘騾車遊市上,至大境門之外,又一長城也。為明永樂間所築,因山塹谷,繚亙千餘里,是為塞垣之外蔽。兩山抱擁,中闢一關,其外則大洋河,苟以丸泥封之,雖萬夫莫過。然古今異勢,強弱異形;弓矢之利,易為砲火,又變而為千斤之彈。據關固險,其術已窮,而長治久安之計,當以進取為的也。夫蒙古歸附久矣,前之足為禍害者,今已隸為臣妾,則長城可以無用;而其足以為後患者,又在蒙古之外。整軍經武,移民務農,以日求富庶,其險固重於長城也。夫疆域形勢,隨時而變;贏秦之世,居庸塞外,皆匈奴也。故築城起臨洮終遼東,足以自限。元魏以後,兼有上古雲中,故築赤城至五原,而後足以攻守。明初既逐蒙古,驅之於陰山之下,故復築外城,因河為界,而邊防乃可無虞。今內外溝通,道路相絡,夫何足以自固哉?以進為守,以開為闔,以無事為有事,而後可以保國也。今之論者,以東西角逐,地球日隘,北京僻處一隅,不足以經略大洲;欲為經略大洲者,移都庫倫或卜宅伊犁。其言雖屬遼遠,而以時勢攷之,固非鑿空之論。伊犁居大洲之中,地肥饒可用,而元人倔起和林,併取歐亞,則蒙古者固英雄用武之地也。然蒙人頑愚,失其本性;射飛逐走,尚成游牧之風。經略之法,首在教育:拓之以智,結之以仁,獎之以文,厲之以武,而後乃可用也。然而今之為國者,僅顧目前,雖以活佛之負隅,而不敢致討,則經略蒙古者,亦唯俟之後人爾。 大境門路達庫倫,計程十二日。道經沙漠,乏水草,每遇大風挾沙,飛至數千里,人畜俱陷,交通之力,唯恃駱駝。其上者則乘駝轎;駝轎之制,大於筍輿,兩駝肩之,御者立左右。駝性馴,遲速行止能從人意。夫駝為塞外之產,任重致遠,且忍饑渴,故度大漠者必騎駝,非馬可及也。駝毛可織布,善禦寒,每年夏間剪之,或自脫,其價頗貴。蒙人畜駝為產,多者數百頭,又有白駝較貴,每頭值千金,余於北京萬牲國曾一見之。清初用兵蒙古,以張家口為驛站,故駐軍較多,若他日鐵路開通,則千里猶戶庭焉。
出版者:
連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74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雅堂(1974)。[居京幾兩月]。《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1d/e1.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1d/e1.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淮南子
明永樂
楊五郎
明英宗
安得生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建國紀
詩意
連雅堂先生家傳
初八日午後二點
清同治十二年,林淵源、蔡德芳奉憲采訪...
宗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