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100000009922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沈琇瑩
主題與關鍵字:
林小眉三草
描述:
內文:昔者張騫鑿空,窮極荒遠,歷寒暑以十數解后,怪物莫可殫論。以彼其時,天子有天馬之歌,公主有鴻鵠之曲,樂府協律肄習及之,而騫不聞有一篇遺世者,殆以身犯眾險,未皇吟詠之事與?不則劫灰而已矣!近世鑿空之徒,接踵而起,浮槎電激於不測之淵,見所見、聞所聞、思所思、慮所慮,往往託之韻語,長言短言,以洩其慷慨悲歌之氣。於是乎作者如牛毛矣。雖然,其內#者失天籟,其內#者失人籟,其尤下者至不解頡籀。妄拈競病,蟬噪蛙鳴,強以詩聒,詩厄也。可憐哉!天池者,南冥也。其中有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于者、喁者、調調者、刁刁者,孰主宰是?孰綱維是?天籟吹萬,人籟比竹,五聲相和,株離以出,鮫人之淚,賈胡之利,攘攘熙熙,儵忽往來,難形之形,難聲之聲,巧歷憤憤,將惡乎傳之?蟫窟主人湯沐乎棉蘭,遽廬乎摩達,玄覽四周,萬有駢羅,詩境開拓,波譎雲詭,以是讋虯髯而慄碧眼,固已久矣。其平生讀書逾萬卷,行路逾萬里,積力厚矣。水力厚,負大舟;風力厚,負大翼,鵬之圖南,消搖乎九萬里,斥鷃笑之,無傷也。其為詩也,辟如咸池之樂,洞庭是張,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聞之者且駴且疑且怠,墨子非之無傷。且夫古之人詩不苟作,作則必根極於三百篇。三百也篇[篇也]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原、萬物之戶。是以說詩者,特創為革命,天門出入,候聽陰陽,交際興謝,盛微五際之說以緯之,消息甚微,知希則貴,蟫窟毋亦有味乎其言而持之有故耶?有轅固生其人者,出則訓之、詁之、表之、譜之,不蘄合於五際,而筌蹄自不可忘。何以故?蟫窟之詩,風之變也,雅之變也,南面天池,衰世之盛也。即區以古近,峭則東野而加博焉,幽則昌谷而加雄焉,艷則玉溪而加奇焉。是百三十篇者,迺自成為蟫窟一家之詩,所得於天池者多矣。庸詎知天池之大之不為蟫窟而設乎!今蟫窟詩教盛行於天池之間,天池之人方聚族而謀稷祝,猶畏壘之人之奉庚桑楚然。靡歲不穰,靡妖不祥,所謂衰世之盛者非歟?抑蟫窟南游有年,尊公經營藏海園且成矣。歸來歸來與?君登渡月亭,飲君酒,讀君詩,使閒鷗旁睨,魚龍起舞,野馬塵埃,生物吹息,若有若無,窅然域虛。於斯時也,相嗜而笑,莫逆於心,可不謂之大快乎!屠維協洽之歲,涂月,立春前五日,衡陽沈琇瑩謹撰於鷺江寓樓
出版者:
台灣風物雜誌社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74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古今詩話菁華
列傳七
農業志
臺灣孝節錄
列傳六
列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