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文孰重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11200445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王文德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天下有一事焉。合則萬殊歸於一本。分則一本散為萬殊者。詩與文是也。自其合而言。詩即文。文即詩。未有能詩而不能文。能文而不能詩者。合則無分輕重也。自其分而論。詩自詩。文自文。或有工詩而不工文。工文而不工詩者。分則輕重攸判也。故欲衡量於二者之間。亦惟即既分而不合之後。而為比擬焉。衡論焉。而後何者為輕。何者為重。始判然於天下。顧或者曰。學詩之道。易而難。學文之道。難而易。蓋詩僅以五言七言成文。雖後生小子。亦能學之。而求其精者則不易。文以轉折變換為體。非十年讀書。不能為之。而得其道者則無難。且古來忠臣孝子。皆寄意於興觀群怨之中。而晚近學士文人。徒從事於尋章摘句之末。似詩為重。而文為輕。不知詩僅以理性情之用。文足以闡吾道之光。詩之工者。第以揚風雅於當時。文之美者。足以壽金石於萬世。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惟文可以闡發之。而詩無此能力也。典謨訓誥易象春秋之學。惟文可以發明之。而詩無此功效也。所以李杜雅擅詩名。而不入儒林之傳。韓愈文純道學。而能起八代之衰。推之程子之傳道。朱子之闡註。純以理學勝。而不以音律勝。馬遷之史記。班固之漢書。純以才學傳。而不以韻語傳。自古理學名儒。其立說著書。傳之可大可久者。非若詩歌之僅托諸吟詠也。雖汾水秋風。歌傳千古。然古帝王之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者。非能絃歌而治之。而必賴文告以宣之也。士君子講道論德。稱仁說義者。非能歌詠以傳之。而必藉文詞以闡之也。天下可百年而無詩。不可一日而無文。文以載道。無文即無道。而詩將安附。從可知文之卓然於天下者。固若布帛菽粟。而詩之斐然於世上者。僅如風花雪月也。詩固界在可有可無之間。而文則處於可有不可無之地矣。然則詩之能事微矣。然則文之效果大矣。微則輕。大則重。此固不待。智者而知之也。天安得合而同之。又安得不分而別之哉。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12月30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臺灣孝節錄
入毓粹門
列傳六
列傳二
鄉治志
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