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系列名:台灣人物群像

案卷名:林呈祿

件名:懷舊譚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號:NTHU-LIB-001-060100070004
資料類型:
類型:資料類型:文稿;媒體類型:紙本
描述層次:件層級
著作者:
林呈祿 著
主題與關鍵字:
關鍵字:林呈祿
關鍵字:《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關鍵字:《台灣民報》
關鍵字:《台灣青年》
關鍵字:台灣青年雜誌社
關鍵字:蔡培火蔡峯山
關鍵字:下村宏長官
關鍵字:蔡惠如
關鍵字:蔡鐵生
關鍵字:林獻堂
關鍵字:神田錦町
關鍵字:林仲澍
關鍵字:徐慶祥
關鍵字:《台灣》
關鍵字:《台灣民報》
關鍵字:黃超今
關鍵字:黃劍始[如]
關鍵字:劉明朝
關鍵字:治警事件
關鍵字:《民報》
描述:
內容描述:範圍與摘要:此篇為他人手抄林呈祿原文,作為葉榮鐘撰寫《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之參考資料。 原文刊載於大正14年(西元1925年)08月26日《台灣民報》第67號。是林呈祿回想五年前創辦《台灣青年》雜誌的經過,以及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期許。 大正09年(西元1920年)歐洲大戰結束後,各國興起改革之風,台灣的總督也因此由武官制改為文官制。當時在日本東京的台灣青年,為使臺灣同胞關注所受之政治壓迫,於是有組織台灣青年雜誌社的計畫。由東京青年提供精神上的勞力,台灣有志之士提供金錢援助。由於擔心台灣當局的妨害,林呈祿與蔡培火(蔡峯山)先行到總督府訪問下村宏長官,說明創刊雜誌的主旨。雖然下村氏以辦雜誌不易勸退他們,但由於蔡惠如(蔡鐵生)的堅持、在東京青年的努力,以及在台同志的支援,雜誌得以持續發刊至今。 《台灣青年》於大正09年(西元1920年)07月發行創刊號,在台灣立即被干涉、沒收。第四號在內地也被禁,當時蔡培火還因此被神田錦町警察召去談話。在台灣,官方持續干涉雜誌的刊行與讀者,企圖打破台人唯一的言論機關,但是在林獻堂與蔡惠如等人的帶頭支援下,終能持續刊行。台灣青年雜誌社創始時,林仲澍與徐慶祥作了許多貢獻,他倆皆英年早逝,林呈祿特地於此追念二人。《台灣青年》最初以和、漢二文並刊,到大正11年(西元1922年)04月,改稱《台灣》亦是如此,直到大正12年(西元1923年)04月才將漢文獨立創刊《台灣民報》,此計畫是由黃超今、黃劍始(應為黃劍如)所推動,報刊名則是根據劉明朝的意見而來。 大正12年(西元1923年)08月報社改組為株式會社,持續受到總督府的壓迫,尤其在治警事件後官權與御用新聞的打壓更加嚴重,但這反而為報社帶來正面效應,讓《民報》成為覺醒者的必讀刊物。林呈祿並不因此而感到滿足,他希望台人能像日本、美國等地人民一樣,將報紙視為重要的精神食糧。
版本:手稿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格式:
實體描述—數量:1 筆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使用限制:限制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03)574-2391
archive@my.nth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副系列名:剪報
副系列名:剪報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副系列名:葉榮鐘致親人信
副系列名:葉榮鐘致親人信
副系列名:剪報
副系列名:剪報
副系列名:剪報
副系列名: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