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符合的藏品

安豐之大別山

湖口。似不曾春秋傳者。何以為諸王侍而著書哉。 再考漢豫章郡屬縣。雖在江南。而郡治及南昌仍在江北即皖城以西近至蘄水地。故漢紀載許劭勸劉繇奔豫章謂豫章北連豫壤。西接荊州。後漢志南昌縣引豫章記云。江淮惟.....more

1666/1952

列傳七

聞。巡撫邵友濂題請旌表,奉旨建坊,入祀孝悌祠。二十年六月二十有四日卒,壽六十有二。痛哉!橫年十三時,就傅書,先君以兩金購臺灣府誌授橫曰:『女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橫受而誦之,頗病其疏。故自玄黃.....more

1667/1952

列傳三

,歲可入粟百六十有六石。又以文廟燈油諸費無出,言於臺學訓導,願續捐,未行而病且革。命其子割鳳邑之田百九十有六石,曰:『聊踐吾言,非為子孫求福 應。女曹但能書為人,毋負吾志可矣』。卒,葬彰化。後循眾議.....more

1668/1952

列傳五

。性孝友,旦夕侍左右,飲食起居,躬任其役。每被譴,跪而受命。國芳字小潭,平侯愛之。少好技擊,及長,折節 書。聞廈門呂世宜之名,具禮聘,以師事之。平侯卒後,國華仍居大嵙崁,而地近內山,土番盱睢,裸體出.....more

1669/1952

讀報卮言

鳴鼓集 初續集合編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1928 文字 王芝麓 崇文社 報卮言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戒僧犯淫。有紊亂社會風紀。應受社會群眾之制裁。此乃社會.....more

1670/1952

漢學起衰論

西學東漸。而中國之舊學。遂以漢名也。漢學之盛衰屢矣。文敝道喪。莫如今日。學途多歧。流弊日甚。然揆厥衰因。皆因舊清教育不振。故學理闇而不明。鬱而不宣。民間自由講。當道不為取締。書籍參差。取舍莫定。上之.....more

1671/1952

孔教論

親迎之儀。晉有卻缺之妻。能行如賓之禮。姤卦之辭。正位乎內外。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悉皆由禮而行。待以敵禮。非言男女平權乎。彼鑽穴相窺。踰墻相從者。孔教所弗道也。不見道千乘之國。首言節財之流。大學終篇.....more

1672/1952

孔教論

。惟儒與釋之道較著。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玉振金聲。長存天壤。晨鐘暮鼓。日在人間。舉凡亞洲之人。孰不尊崇孔教。孰不信仰釋教哉。獨至道祖之教。幾乎寂寂不聞。徒存其名。而無其實。雖有其書。而鮮其書者。噫豈.....more

1673/1952

莊子論

臺灣文藝叢誌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文字檔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1月1日 文字 許子文 鄭汝南 莊子論 臺灣文藝叢誌 臺灣文藝叢誌 內文:嘗支那思想發達史曰。支那學派有三。孔學老學墨學是也.....more

1674/1952

莊子論

學過子夏並顏子。其是之謂歟。以天地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乃變儒家莊重之詞。而為卮言重言寓言等。之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雖與儒家有所牴牾。而瓖瑋連行。固無傷於義也。夫然。莊子自有莊子之學.....more

1675/1952

莊子論

學。良以莊老之書。雖不能亂天下。而其書者。不知求其為書之意。必致陷溺其說。恣意妄為。終至亂天下而後已。此聖賢著書立說。所以務求平易中正。不敢炫奇放論。以啟後世之附和非為也。若莊子之作漁父盜跖胠篋諸篇.....more

1676/1952

孫子吳起論

。故評人者原其心而究其跡。毋以一端概生平。論人者略其短而取其長。毋以一□掩大德。吾嘗史至列國中有兩人焉。曰孫子吳起。孫子齊人也。吳起衛人也。當時皆以善用兵聞。孫子以兵法十三篇。見闔閭而用於吳。世皆稱為.....more

1677/1952

漢武帝論

。未知何時定也。孝文者。誠如孝景元年制詔所謂德厚侔天地。申屠嘉等所謂德莫盛於孝文皇帝者也。司馬公之孝文本紀。蓋有足取以證其為有德之主者。惠帝無真子。當是時高帝見子最長者為代王。入繼大統。名正言順。在他.....more

1678/1952

項羽論

。曷克臻此。嗟乎。當兩雄爭國之際。其深於用情者。適足以成婦人之仁。為天下笑。而視人之欲殺其父。猶曰分我杯羹。殘忍而不仁者。適足以制勝於人。而成一統之業。此史者所以掩卷而長嘆也。 中文 TUZ.....more

1679/1952

項羽論

。頸刎烏江。千秋血碧。天之絕楚。天之興漢也。班彪王命篇。日漢之有天下也。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吾亦曰。楚之不有天下也。非惟人謀之不善。抑亦天命之有歸而己矣。 中文 TUZ-010105002364 .....more

1680/1952

讀@ 在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分類當中 的相關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