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題名:新民會章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LJK_03_04_0060183
著作者:
產生者:新民會
主題與關鍵字:
團體或公司行號:新民會
描述:
範圍與內容:新民會,是東京臺灣留學生為主體之政治運動團體。1920年1月11日成立於蔡惠如的東京澀谷寓所。其前身為聲應會與啟發會。1919年,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的馬伯援等,與臺灣留學生林呈祿、蔡培火等人常有來往,取「同聲相應」之義成立應聲會,但未有具體活動。同年,在朝鮮三一獨立運動與大正民主思潮刺激下,以臺灣留學生為主體的啟發會成立,主要目的在於成員間思想交流,不久因經費與理念等問題而解散,主要成員於1920年發展為新民會。新民會最初成員約20餘人,蔡惠如被公推為會長,但因謙辭,改由林獻堂任會長,蔡任副會長,黃呈聰與蔡式榖擔任幹事。成立當天議決實踐三個行動目標:第一,為增進臺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第二,為擴大宣傳,發刊機關雜誌。第三,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前兩項目標之具體行動,即推展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臺灣青年》之創刊,請願運動日後成為臺灣人政治運動之主流,雜誌則發展為臺灣人唯一喉舌之《臺灣民報》。其對外活動,大多以東京臺灣青年會名義舉辦,兩者成員大致相同。1927年內部因左右兩派的對立而分裂,1930年以後主要成員先後遷居返臺,在失去聚會場所與熱心主持人的情況下,組織自然地消滅。
出版者:
臺灣珍藏史料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計畫
貢獻者:
臺灣珍藏史料數位典藏及加值應用計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格式:
重製Jpeg影像:1
來源:
六然居典藏,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
管理權:
後設資料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有;數位影像僅供檢索瀏覽,其他利用方式請另案洽詢。

授權聯絡窗口

臺史所檔案館閱覽室
電話:(02) 2652-5181
e-mail:twharch@gate.sinica.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