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長角泥蟲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昆蟲多樣性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毛背卵身長角泥蟲
學名:Grouvellinus pilosus Jeng and Yang, 1998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55d5d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總科名:Dryopoidea
中文總科名:泥蟲總科
拉丁科名:Elmidae
中文科名:長角泥蟲科
拉丁亞科名:Elminae
中文亞科名:長角泥蟲亞科
拉丁族名:Elmini
中文族名:長角泥蟲族
拉丁屬名:Grouvellinus
中文屬名:卵身長角泥蟲屬
拉丁種小名:pilosus
描述:
種命名者:Jeng & Yang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長角泥蟲科Elmidae長角泥蟲亞科Elminae長角泥蟲族Elmini長角泥蟲亞族Elmina毛背卵身長角泥蟲毛背谷溪泥甲Grouvellinus pilosus Jeng and Yang, 1998 Grouvellinus pilosus Jeng and Yang, 1998 毛背卵身長角泥蟲 卵身長腳泥蟲屬(谷溪泥甲屬)(Grouvellinus)的學名是以法國的甲蟲學家A. F. Grouvelle(1843–1917)的姓氏加墜字尾而成。本屬分佈在古北區的亞洲和東方區。成蟲體長在2.8mm以下,體型大致呈卵形,新鮮的個體身上一般帶著微弱的金屬光澤,觸角短而足長,前胸背板兩側靠邊緣處各有一條縱走隆條,翅鞘上有明顯的點刻列。幼蟲呈細長筒狀,腹部背面各節隆起。生活在水流較湍急、底質以卵石(boulder)和圓石(cobble)為主的溪床上,這類環境通常是在溪流上游或中游,水質較為乾淨的溪段。 本屬在臺灣有四種,本種是北部較常見到的種類,體長2.0–2.2mm,新鮮個體前胸背板上長有倒伏的長毛,故名為毛背卵身長角泥蟲;翅鞘帶有黃銅色光澤,翅鞘的點刻和點刻間的前後間距較大,前胸腹板兩足中間的腹突(sternal process)約和足的基節等寬,末端平直,可藉此特徵與臺灣其他3種區辨。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北部大屯火山群和雪山山脈海拔500公尺以下山區的溪流上游。成蟲沒有趨光性。"
食性:雜食
成蟲體型概分:微型﹝0~5mm﹞
口器特徵:咀嚼式﹝Madibulate or Chew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足部特色:其他或一般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水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98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998)。[中文名:毛背卵身長角泥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e/d1/6f.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e/d1/6f.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黃條長角泥蟲
中文名:蓬萊曲脛長角泥蟲
中文名:馬場氏卵身長角泥蟲
中文名:馬場氏卵身長角泥蟲
中文名:黃條長角泥蟲
中文名:蓬萊曲脛長角泥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