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黃條長角泥蟲

學名:Stenelmis sauteri Kôno, 1936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48aec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Elmidae
中文科名:長角泥蟲科
拉丁亞科名:Elminae
中文亞科名:長角泥蟲亞科
拉丁族名:Elmini
中文族名:長角泥蟲族
拉丁屬名:Stenelmis
拉丁種小名:sauteri
描述:
種命名者:Kôno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長角泥蟲科長角泥蟲亞科長角泥蟲族狹溪泥甲亞族黃條長角泥蟲Stenelmis sauteri Kôno, 1936 Stenelmis sauteri Kôno, 1936 黃條長角泥蟲 狹溪泥甲屬(Stenelmis)學名的意思指的是細長(steno-)的長角泥蟲(-elmis)。廣泛分布在整個古北區和新北區,但是因為目前包含的種類眾多而地理範圍廣,其分類未來或有可能修訂。本屬的成蟲體形呈長橢圓形,兩側約略平行。體長在5mm以下,觸角絲狀,約與頭寬等長;前胸背板中央有一縱走凹陷,兩側有隆條;翅鞘具有明顯點刻列。幼蟲前足基節窩四週被骨片包圍,呈封閉式。 本種是臺灣的長角泥蟲中少數有斑紋的種類,翅鞘上有兩條縱走的黃紋,上下四個角落也都有黃斑。花東縱谷有另一個具有黃斑的種類,但是沒有縱走黃紋,不難區別二者。體長約2mm,兩性成蟲外型相似,雄蟲腹部末端有小缺刻而雌蟲則無。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雲林到屏東的平原至海拔約1000公尺山區。夜間會趨光。這是臺灣的長角泥蟲科中最早被命名的種類,模式標本是1912年紹德(H. Sauter)採自現今屏東縣滿洲鄉的港口(Kankau),命名者則是日籍昆蟲學家河野廣道。"
成蟲體型概分:微型﹝0~5mm﹞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36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