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地質
岩石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教育加值
教材
台灣之火山活動與火成岩
火成岩之礦物與岩石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組
第二期計畫
地質數位典藏知識庫建置計畫子計畫:岩石學子計畫
學習資源
中文名:岩漿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3f36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莊文星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關於岩漿的概念是經由火山活動的觀察與研究建立起來的。有些火山噴發時,不但有氣體和固態碎屑的爆發,同時還有灼熱的熔融物質從火山口溢流出來。前者稱為揮發分和火山碎屑,後者稱之為熔岩流,這說明了地下深處有一種高溫熾熱的熔融物質存在,這種物質稱為岩漿。熔岩流來源起自於岩漿,雖然接近於岩漿成分,但岩漿在噴發過程中,壓力驟減,揮發分已大量逃逸,所以熔岩流成分,已不能真正代表地下深處的岩漿成分。
曾經一度有人認為地下深處有一個持久綿延完整的岩漿層。但是根據地球物理的資料分析,地下並不存在一個液體層,而主要是結晶狀態的固體。因為地下深處,雖然溫度較高,但負荷壓力也很大,使地下深處的組成成分與該處溫度、壓力相搭配,處於穩定或介穩狀態,只有構造運動所引起的斷裂達到一定部位,壓力突然變化或溫度局部升高,才會導致地殼深處及上部地函的低熔點組成成分產生部分熔融,轉變成液體成分,從而產生岩漿,並沿著壓力釋放的斷裂上升,形成岩漿活動。
目前一般認為岩漿是在上部地函和地殼深處形成的,是一種以矽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熾熱、黏稠並含有揮發成分的熔融體。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矽酸鹽成分的岩漿,較特殊的也有碳酸鹽、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等岩漿。岩漿可以從地殼深處或上部地函往上侵入到地殼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凝成火成岩。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莊文星(年代不詳)。[中文名:岩漿]。《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8/a7.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d/d8/a7.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板塊構造運動
中文名:火山岩之組織與構造
中文名:台灣的火山區
中文名:火成岩之礦物組成
中文名:火山岩之特性
中文名:火成岩之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