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火成岩之礦物組成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5413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地質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莊文星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地質
描述:
簡介:在火成岩中可以發現許多種類的礦物,但是特徵的造岩礦物並不多,表1列出火成岩主要的礦物組成,它分為兩部分:(1)常見的造岩礦物;和(2)副成分礦物。
岩漿主要是由氧、矽、鋁、鐵、鈣、鎂、鈉和鉀所組成,並含相當量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及少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當岩漿冷卻的時候常會有一定的礦物系列產生。就以氧、矽、鎂和鐵為主的岩漿為例。熔點較高的鎂橄欖石將先晶出,再依次為含鐵多的橄欖石。橄欖石和剩餘岩漿發生作用造成輝石;如此依序由先生成的礦物和殘餘岩漿發生作用,再造成次一礦物。次一礦物再和剩餘岩漿發生作用而造成另一礦物,依此類推,則許多礦物可以依序生成。有關於岩漿的反應系列將在下一節裡再作討論。
火成岩中的礦物,依其成因可分為三類,茲分述如下:  (一)原生礦物
係指在岩漿凝固期間所產生者,計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雲母類、斜長石、鉀長石、石英等(圖1)。按其含量之多寡,復分為:
1.主成分礦物:為特定岩石內之主要礦物,為分類與命名上所必需者,它有時並不一定得大量存在,例如花崗岩之石英與長石。
2.少量礦物:少量存在的礦物,它的存在與否,對岩石的命名毫無影響。
3.副成分礦物:是附屬礦物,如磷灰石、鋯石、磁鐵礦、鈦鐵礦等,通常含量少於1%。  (二)次生礦物
乃岩石固結後,由後來次生作用生成的礦物。次生過程可分為風化作用、換質作用。常見之次生礦物有方解石、褐鐵礦、絹雲母、高嶺石、綠泥石、綠簾石、石英等。  (三)捕獲晶或捕獲岩(圖2)
乃岩石碎屑或礦物顆粒,在火成岩尚未固結時為岩漿所捕獲,故不能視為火成岩之原始成分。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岩石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