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以附肢在陸地上移動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dabfa4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以蟹形肢來移動是大部分蜥蜴在陸地上移動的特徵。藉著更寬大的支撐基座讓這個蟹形的姿勢不只是提高了穩定性,也讓那些遺傳自牠們肉鰭亞綱祖先的早期四足動物,其身體側邊曲線能夠前後地作用。雖然脊柱的側邊曲線和蟹形肢是古老的特徵,但這兩種屬性相互作用儼然是一個複雜精密的系統。大部分的爬蟲類在靜止不動的時候並不會保持站立太久的時間。相反地,牠們會讓身體趴著休息,減少支撐姿勢所需要的能量消耗。有些族群腳的位置已經演化成幾乎是垂直的(直立、豎立的姿勢),這通常與支撐相當重的重量有關(恐龍),或者是為了讓身體側面較窄扁(變色龍)。    一隻蟹形肢可能會以三種不同的方式移動,並且綜合這些動作來幫助這隻腳的所有推進力。首先,腳的上半部能夠前後地擺動(由前到後)到肢帶。第二,當身體主軸側向地彎曲,肢帶本身可以被往前或往後推進。最後,腳的上半部能以它為長主軸,進而旋轉。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與上半部垂直的腳下半部便會往前或往後擺動,像是一個輪輻或輪子。蟹形肢的腳骨比直立的腳骨承受了較高度的扭力(扭轉)和彎曲變形。因此,相較於鳥類和哺乳類那些直立式的腳骨,蜥蜴那種蟹形肢的腳骨有高度的安全係數(它們能夠經受住的最大扭曲相較於它們所經常承受的扭曲的計量單位)。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身體的步態與推力
中文名:移動的力學
中文名:空中移動
中文名:水中移動
中文名:蜥蜴的移動
中文名:槓桿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