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陳娣妹做仙楂仔

客語拼音:海陸:chin ti+moi’ zoˇsan`za`er g?i zhon`ga`

名稱:陳娣妹做仙楂仔客語拼音:海陸:chin ti+moi’ zoˇsan`za`er g?i zhon`ga`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409-1112-000093
著作者:
普查人員:劉瑞琴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生活技藝;飲食技藝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做仙楂時,主要的食材以鳥梨為主,用糖加水煮熟,再裹上糖漿,呈鮮紅的顏色,因狀似葫蘆,故稱之「糖葫蘆」。 仙楂(一般人稱糖葫蘆)的由來,據說是在宋光宗時,其最寵愛的黃貴妃患有鬱症,不思飲食,日漸消瘦,御醫用了許多貴重的藥品,還是沒什麼效果,皇帝就張榜求醫,後來有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療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仙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顆,不出半個月病可痊癒。」後來貴妃按此辦法服用後,果然如期病癒。 後來這種作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現在的糖葫蘆了。
技法流派:做仙楂仔,首先要煮糖膏,一定要用白砂糖煮,火候的拿捏得洽,經驗足夠,糖膏才濃稠有其特殊的香味,才能做出這種合乎標準的糖葫蘆!煮糖膏的同時,將山楂仔用竹針穿好備用,等糖膏煮好,才一支、一支的沾滿糖膏,放置在盤子上晾乾,就可以吃了。 仙楂仔,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但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通通的仙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籤子上,外面裏著晶瑩透明的糖漿,賣的人往往會把一枝枝山楂仔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十分誘人。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陳娣妹
日期:
建檔日期:2010-11-16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所在地:新竹縣 北埔鄉 南興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