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費氏櫛肋海星

學名:Ctenopleura fisheri

拉丁同物異名:Astropecten formosu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4b3d16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Asteroidea
中文綱名:海星綱
拉丁目名:Paxillosida
中文目名:柱體目
拉丁科名:Astropectinidae
中文科名:槭海星科
拉丁屬名:Ctenopleura
拉丁種小名:fisheri
描述:
種命名者:Hayashi
簡介:"費氏櫛肋海星Ctenopleura fisheri,屬於槭海星科Astropectinidae,5腕,外形呈星形,上、下均扁平,腕的切面呈長方形。端板明顯。R值(輻長)可達10公分,R(輻長)/r(間輻長) = 10公分 / 2.4公分。背板呈小柱體狀,小柱體延伸到腕的末端,小柱體較高,上面的小棘大多等長且外形一致,小棘如果張開,中間大多只有2個小棘,周圍大多10個,如果小棘合在一起,則呈簇狀。每個小柱體周圍大多有6個皮鰓。肛門在體盤中央,略凸起,被小柱體覆蓋,不易發現;但許多較小個體依然可以看出肛門被許多較小的小柱體包圍。篩板被7~10個小柱體包圍,只露出部份,篩板上有許多細溝紋。上緣板中間覆滿顆粒體,周圍有細棘,許多大個體的上緣板上有4~12個平臥且稍大的短扁棘,呈梳狀平形排列;第1到第3上緣板常缺乏大扁短棘。R值為10公分的個體,上緣板有36個。下緣板與上緣板對稱,上面覆滿呈鱗片狀的扁短棘,在下緣板上方和上緣板交界處有3~4個平臥且呈梳狀的長扁棘,長度約0.4~0.6公分,板的下緣有2~3個長約0.2~0.3公分的平臥扁棘。腹板只有1列,局限在間輻區,上面覆有許多平臥的扁短棘。第1列溝棘有4~6個較大扁鈍棘,後面及周圍有十多個短棘。步帶溝適度大,管足2列,無吸盤。口板狹長,略凸起,上面有4列扁棘,中間2列較大;口板旁的第1及第2圍步帶板上的棘刺排成2列。由腹面看,口棘向前水平伸向口的中央,中間2個口棘較大較長。酒精標本呈淡棕色。 分佈於日本、臺灣。動物採於南方澳、大溪、東港,水深60~150公尺的沙地。"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大型(10cm~)
外部輪廓:星芒狀( Star like)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57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Hayashi , R. 1957. A Note of a Japanese Sea-star, Astrepecten ludwigi De Loriol. J. Fac. Sci., Hokkaido Univ., ser. 6, vol. 13, pp. 37-45, 1 pl.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南方澳
世界地理分布:日本
分布深度:50~100m淺海區 III
棲所環境:沙底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鑲邊海星
中文名:海神海星
中文名:多棘槭海星
中文名:鑲邊海星
中文名:多棘槭海星
中文名:海神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