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棘皮動物門
海星綱
柱體目
槭海星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棘皮動物及其他罕有研究無脊椎門類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鑲邊海星
學名:Craspidaster hesperus
拉丁同物異名:Archaster Hesperus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c8a9f0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Asteroidea
中文綱名:海星綱
拉丁目名:Paxillosida
中文目名:柱體目
拉丁科名:Astropectinidae
中文科名:槭海星科
拉丁屬名:Craspidaster
拉丁種小名:hesperus
描述:
種命名者:Müller, J. & Troshel, F. H.
簡介:"鑲邊海星Craspidaster hesperus屬於槭海星科Astropectinidae,外形呈星形,5腕,體扁平。腕的切面呈長方形。端板略翹起。輻長(R)/間輻長(r)=3.1公分/0.9公分。背板呈小柱體狀,延伸到腕的末端,小柱體中央有4~8個顆粒體,周圍有10~20個小短鈍棘包圍,小棘之間有皮膜相連。愈近腕末端的小柱體愈小,其頂端的顆粒體及周圍的小棘也愈少,但小棘大小差異不大。腹板數目很少,只有2列,約10個,第2列只有1個。腹板僅存於間輻區,沒有延伸到腕部;每個腹板也呈小柱體狀,中間亦有許多顆粒體,板的周圍亦圍有小棘,但小棘及顆粒體均較稀疏。肛門位於體盤中央,周圍的小柱體比腕基部的小很多。篩板被小柱體掩蓋(有一個小柱體異常大型,在肉眼觀察下很容易誤認成篩板)。上、下緣板明顯且對稱,板上覆有密顆粒體,且各板周圍有小鈍棘包圍。在下緣板的上側,鄰近上、下緣板交接處有一大型扁平棘,此棘在乾標本很容易脫落。圍步帶板略呈斜長方形,和下緣板分開,周圍除第1列溝棘外,四周還有稀疏的小棘。步帶溝狹窄。第1列溝棘呈掌狀,6~8個一組,中間的較長,其它溝棘不明顯。無叉棘。口板兩片,狹長,上面有十多個小棘。口棘數目在十隻以下,向下伸出。管足2列,不容易從步帶溝觀察到。乾標本為灰白色,背板顏色較暗。(註:以上特徵是根據一個R值為3.1公分的個體描述。) 本種分布於孟加拉灣、印度東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模式標本產於日本南部。台灣地區的台中附近海域、高雄附近海域、屏東縣東港曾有鑲邊海星的採獲紀錄,由底拖漁船採自水深約80公尺的泥砂底。"
食性:肉食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中型(5cm~10cm)
外部輪廓:星芒狀( Star like)
對稱性:兩側對稱(Bilateral symmetrical)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89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Sladen, W. P. 1889. Asteroidea. Rep. scient. Results Voy. ‘Challenger’ (Zool.) 30: xlii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台中附近海域
世界地理分布:孟加拉灣
分布深度:3~20m 淺海區 I
棲所環境:沙底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889)。[中文名:鑲邊海星]。《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c/68/d9.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c/68/d9.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槭海星科
海星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費氏櫛肋海星
中文名:多棘槭海星
中文名:海神海星
中文名:多棘槭海星
中文名:海神海星
中文名:費氏櫛肋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