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中華海參

學名:Holothuria sinica

拉丁同物異名:Holothuria lubrica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42456d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Holothuroidea
中文綱名:海參綱
拉丁目名:Aspidochirotid
中文目名:楯手目
拉丁科名:Holothuriidae
中文科名:海參科
拉丁屬名:Holothuria
中文屬名:海參屬
拉丁種小名:sinica
描述:
種命名者:Liao
簡介:"中華海參Holothuria sinica屬於海參科Holothuriidea,中等體型。體長約15~20公分,寬約4公分,身體呈臘腸形,腹面稍微平坦,後端逐漸變細。背部呈棕黑色,有兩行深褐色斑塊和許多微小的褐色斑點。腹部顏色較淡,為褐色。觸手帶黃褐色,管足灰褐色。體壁柔軟,厚度約2毫米。20隻楯狀觸手。口大,稍偏於腹面,周圍有不明顯的疣襟部。肛門端位,周圍有5組細疣。管足集中在腹部,排列無規則,背部疣足和管足稀疏。石灰環粗壯,輻板長為間輻板的兩倍。石管1個,長大約40毫米。波里氏囊1個。有居維氏器,但不發達。骨片為平滑的杆狀體。背面體壁的杆狀體狹長,兩端有分枝,兩側有一系列突起,有時突起相連,形成一系列的側孔。杆狀體長60~110μ,寬15~18μ。疣足有小端板和少數較長的杆狀體。腹面體壁內杆狀體基本和背面的相同,但在腹中部,杆狀體變得寬而短,略似板狀體,兩側常帶小孔,長54~70μ,寬18~25μ。管足有大端板和較長杆狀體。觸手內支持杆狀體兩端擴大。酒精標本顏色變化小。動物採於珊瑚礁區高潮線附近的岩石下或石縫內,棲所和米氏海參( H . moebii )相近。數量稀少,生態資料並不完整。動物移動性小,主要吞食珊瑚沙,消化其中有機物。 本種海參和印度-西太平洋區的Holothuria (Selenkothuria) erinacrus近似,牠們的區別在於前者的骨片絕大多數是狹長的杆狀體,而不是寬短的杆狀體。此外,中華海參跟光滑海參Holothuria (Selenkothuria) lubrica的不同在於,光滑海參分布於巴拿馬一帶,其杆狀體表面有棘,以此區別。 世界上的地理分布,例如:錫蘭地區,孟加拉灣,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南太平洋群島,中國大陸的廣東、香港和海南。僅在墾丁的南灣採獲二隻。 "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大型(10cm~)
外部輪廓:臘腸或蠕蟲狀(Sausage like or worm like)
骨骼排列:骨針狀(Spicules or Ossicle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80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Liao, Y. 1980. The aspidochirote holothurians of China. With erection of a new genus. Pp. 115-120. In : Jangoux, M. (Ed. ) Echinoderms : present and past. Rotterdam: A. A. Balkema.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墾丁的南灣
世界地理分布:馬斯開里恩群島
分布深度:0~1m 潮間帶及潮池
棲所環境:珊瑚礁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蚓參
中文名:棕環參
中文名:蛇目白尼參
中文名:虎紋參
中文名:黑乳參
中文名:褐斑白尼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