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棘皮動物門
海參綱
楯手目
海參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一期計畫
動物學典藏數位化計畫:無脊椎動物標本典藏數位化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蛇目白尼參
學名:Bohadschia argus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230a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Holothuroidea
中文綱名:海參綱
拉丁目名:Aspidochirotida
中文目名:楯手目
拉丁科名:Holothuriidae
中文科名:海參科
拉丁屬名:Bohadschia
中文屬名:蛇目白尼屬
拉丁種小名:argus
描述:
種命名者:Jaeger
簡介:"蛇目白尼參Bohadschia argus 生活在礁岩區海域水深約0.5~1公尺的大型潮池中,或水深3公尺以內的海灣,常見於底質為粗珊瑚沙的棲所。本種為大型海參,體長可達30公分,寬10公分。口部四周具20隻楯狀觸手,管足集中於腹部,肛門周圍為黑色,身體為灰白色,背上有許多蛇眼般的斑塊,所以稱為蛇目參。小個體白天會躲在珊瑚碎屑中,只露出肛門呼吸,晚上才出來覓食。大個體則日夜均在外活動。底食性,以礁石上的微細藻類、細沙上的有機物為食。身上常有異尾類(甲殼類)及隱魚共生,體表也偶有共生蟹及多毛類寄生。居維氏器發達,受刺激時易排出白色黏絲。這幾年來數量銳減,可能和海岸污染有關。 分布於西印度群島、錫蘭、孟加拉灣、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中國南部,以及南太平洋群島。台灣則於恆春海域的萬里桐及南灣曾有採集記錄,但數量稀少。 "
外部輪廓:臘腸或蠕蟲狀(Sausage like or worm like)
對稱性:兩側對稱(Bilateral symmetrical)
口部位置:朝下(Under)
骨骼排列:骨針狀(Spicules or Ossicle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33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南部
世界地理分布:印度-西太平洋
分布深度:0~1m 潮間帶及潮池
棲所環境:礁石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833)。[中文名:蛇目白尼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c/68/a7.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c/68/a7.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蛇目白尼參
多毛類
有機物
珊瑚沙
海參科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黃疣海參
中文名:黑海參
中文名:蚓參
中文名:中華海參
中文名:棘輻肛參
中文名:醜海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