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鱗翅目
蛺蝶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昆蟲多樣性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紅星斑蛺蝶
中文別名:紅星斑蛺蝶
學名:Hestina assimilis formosana (Moore, 1895)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941930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亞綱名:Pterygota
中文亞綱名:有翅亞綱
拉丁目名:Lepidoptera
中文目名:鱗翅目
拉丁總科名:Papilionoidea
中文總科名:鳳蝶總科
拉丁科名:Nymphalidae
中文科名:蛺蝶科
拉丁亞科名:Apaturinae
中文亞科名:閃蛺蝶亞科
拉丁族名:Apaturini
中文族名:閃蛺蝶族
拉丁屬名:Hestina
拉丁種小名:assimilis
拉丁亞種名:formosana
描述:
種命名者:(Moore)
亞種命名者:Moore
簡介:"動物昆蟲鱗翅目蝴蝶蝶蛺蝶斑蝶紅星斑蛺蝶紅斑脈蛺蝶紅環蛺蝶黑脈蛺蝶紅星胡麻斑蝶紅珠蛺蝶Hestina assimilis formosana (Moore, 1895) 紅星斑蛺蝶 Hestina assimilis formosana (Moore, 1896) Hestina assimilis formosana (Moore, 1896) 紅星斑蛺蝶,又名紅斑脈蛺蝶、紅星胡麻斑蝶、黑脈蛺蝶、紅環蛺蝶、紅珠蛺蝶。 本種翅的斑紋有些許類似青斑蝶類,但其後翅亞外緣與臀區的四枚鮮紅圓斑,可與其他斑蝶與蛺蝶區辨。卵綠色,球形,表面有縱走脊。幼蟲頭部綠色,具一對鹿角分叉的角狀突起,體色則為綠色,表面密佈細小瘤點,背部中央有四對鱗狀的突起,其中的第三對相當明顯。蛹為懸蛹。成蟲前翅長約37-44 mm。雄蝶雙翅背面底色皆為黑褐色,各翅室基部有淡綠色調之白色斑紋,外緣則有弧狀排列的點狀斑;後翅亞外緣到臀區有四枚紅色圓斑。翅腹面與背面斑紋雷同。雌蝶與雄蝶非常類似,唯體型較大。 本種為中型蝶類。H. assimilis (L.)分布於西藏、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台灣、朝鮮半島與日本南方離島,被區分為3個亞種,分布於台灣的族群被認為是特有亞種,普遍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為一年多代物種,以幼蟲休眠越冬。除花蜜、樹液外,成蟲也吸食動物糞便與腐敗水果的汁液。幼蟲的食草為榆科的朴樹與石朴。蛹懸吊於寄主植物葉片或小枝條下(濱野,1986﹔李與張,1988;張,1999;徐2002)。"
食性:植食
口器特徵:曲管式﹝虹吸式﹞﹝Siphon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95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臺灣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895)。[中文名:紅星斑蛺蝶]。《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8f/de.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8f/de.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紅星斑蛺蝶
紅斑脈蛺蝶
青斑蝶
蛺蝶
圓斑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白鎌紋蛺蝶
中文名:金門紫斑蝶
中文名:波紋眼蛺蝶
中文名:姬蛇目蝶
中文名:琉球紫蛺蝶
中文名:台灣黃斑蔭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