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喪禮折衷議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9000003178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王則修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4)
描述:
內文:天下有吉禮焉。有凶禮焉。顧禮有吉凶之分。無今古之異。自世教衰。用禮者漸失其本。無論吉禮務極奢侈。即凶禮亦多尚浮華。吉而尚侈。猶可說也。凶而尚華。不可說也。及今而不知準以大道。竊恐流弊之極。凶禮將與吉禮同視也。我臺居民。同為漢族。承周公之禮教。於今三千餘年矣。吉而冠婚。無不惟周禮是守。即凶而喪葬。亦莫不於周禮是遵。特創之者則歷千百年而無弊。而用之者每隨時而變更。閒嘗遊通都過大邑。見夫雅樂先導。夾道爭觀。初以為迎神也者。及近觀之。則出殯之儀仗也。噫、異矣。夫喪以哀為本。古者鄰有喪舂。不相杵。里有殯。不#歌。今乃變本加厲若此。其與吉禮之用將毋同。又況男不舉哀。自謂哀戚在心。何必宣諸口。彼哀哀載道。徒亂人耳。顧哭不成聲者。容亦有之。第恐此禮一倡。而天下之忍於其親者。遂得以為藉口之資。矧有諸內者形諸外。戚於心者發於聲。昔滕文公葬父。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弔者大悅。設當日文公無哀戚之容。無哭泣之聲。何以見悅於眾。而稱曰世子知禮。且哭者眾之所共聞。戚者心之所自出。哭之不聞。心之能戚與否。焉得而知。吾意里中父老觀之。當必竊議於其後也。禮乎否耶。然則今日之喪禮。必如何而後可。曰人子哀父母之將在土。情不能自禁。哭亦不可廢也。盡人子送終之禮。非直為觀美。雅樂亦不可用也。所可用而不廢者。惟先王禮器與近世之合於禮者。若哭杖。若銘旌。若紼挽。若弔軸。若主亭。以備返主之用。若哀缽。以為發引之聲。未葬之先。訃告戚友。將葬之日。備一式場。使會葬者得以莊肅表哀悼之誠。為孝子者須以匍匐代幽冥之謝。由是禮成而返。執紼隨行。送者中途而返。喪家拜謝以辭。此禮之宜古宜今。並行而不悖者。其餘諸多繁雜。惟有力者能為之。要期不悖乎禮斯可矣。方今文明禮法。喪服尚黑。禮儀從簡。我臺久沐鄒魯遺風俗。尚不無稍異。惟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改之。盡人子之孝心。動四方之觀聽。衷之以中庸。不過繁亦不過簡。折之以義理。無僭越亦無浮華。彬彬乎。悃悃焉。死盡其哀。喪盡其禮。夫何至素冠寄慨。衣錦自安哉。昔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孔子曰。喪與其易也寧戚。人能體此二者之言。則折衷之道。思過半矣。是為議。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王則修(2009)。[喪禮折衷議]。《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50/2c.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50/2c.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喪服
喪服
尚華
周公
漢族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建國紀
教育志
生平紀要
古今詩話菁華(四)
三點十分
虞衡志